《TO》導讀:上週轟動科技圈的消息〈Google Glass 團隊宣稱「畢業了」下週開始停產停售〉讓不少人吃驚,但卻也不算難以接受,畢竟 Google Glass 在市場上的艱難大家都看到了。
不過有趣的是,Google 並不打算放棄,而且他們將這個部門移交到了擁有「iPod 之父」之稱的 Tony Fadell 旗下。這樣的做法有辦法讓 Google Glass 重返大眾消費市場嗎?
來看看《Wired》的分析吧。
Google Glass 並沒有改變世界,甚至連變革的大門都沒有摸到。
曾有那麼短暫的一段時間,人們錯覺性的認為 Google Glass 會成為智能手機行業的先驅。但沒過多久,經不起市場的考量,Google Glass 甚至一度成為了人們嘲笑的對象。
說到底,Google 失敗的一點在於:用戶憑什麼買一台掛在臉上的智能手機?
- iPod 之父會成為 Google Glass 的救世主嗎?
說完 Google Glass 這款詭異的雞肋產品之後,我們不得不拿 iPod 做比較。如果你非常年輕(甚至是 00 後),iPhone 的優異表現已經先入為主的進入到你的思想中,很多人把它當作了智能硬件的典範標杆。殊不知,十多年前主打多媒體播放器功能的 iPod 的推出亦是掀起了個人電子消費品行業的變革,聽音樂、看電影、讀書看電視有了全新的方法。
或者這麼說,沒有 iPod 就沒有 iPhone,它才是 iPhone 的概念始祖。
iPod 是由誰發明的?沒錯,就是 Tony Fadell。這位「iPod 之父」(前蘋果 iPod 業務部門高級副總裁),同時也是大名鼎鼎的 Nest 創始人,日前被 Google 宣布任命為 Google Glass 的主管。
時間回到一年前,當時 Google 以 32 以美元收購了 Nest,而後者當時的主要產品僅有智能恆溫器和智能煙霧探測器。不過業內普遍看好這一收購舉措,因為年輕的 Nest 完全有潛力幫助搜索引擎巨頭 Google 踏入智能家居這片藍海。而且 Google 當然也是迫不及待的將 Tony Fadell 招致麾下。
如今 Google 把智能眼鏡業務全權授予給 Fadell 負責,其動機不言而喻。Google 希望讓 當年成功打造 iPod、重新定義市場的 Fadell 為產品帶來轉寰生機:Google Glass 需要從極客宅們的把玩物件轉型為面向廣大市場的消費者產品。
Fadell 要做的便是需要重置消費者對 Google Glas 的固有印象,告訴他們,Google Glas 可以這樣「玩」。
- 從誕生初時便定位錯誤
從 12 年誕生初時,Google Glass 便爭議不斷。侵犯隱私、洩露私密、犯罪用途,甚至是「反社會」的標籤都讓 Google Glass「無辜躺槍」。
不過更多的質疑則是:有必要把我們的智能手機與懸掛在右眼前方的極迷你的顯示器相連接嗎?而且 Google 至今都尚未意識到這方面的不足,而是把押寶在 Google Glass 探索版的早期用戶上——希望這群開發者、工程師們能夠盡開發可能多的拓展功能,反而忽略了最為基礎的泛泛消費者們。
所以說,兩年內即便 Google 做出了各種的努力,但是並沒有收到好的回報。消費者們需要的依然是智能手機(而且是越大屏越受青睞);Google Glass 在他們看來只是一件非必需品的新奇事物,甚至連「有用的玩意」都不夠資格。
- 接受 Google Glass 的只有小市場
估計連 Google 都想像不到,自己耗大力氣研發的 Google Glass 現在竟成為了「特殊工種」的電子產品,甚至頗有些「勞保用品」的意味:Google Glass 為外科醫生、建築工人、機修工程師們解放了雙手,通過一塊小小的屏幕便能與互聯網相連接。有心栽花花不成,無心插柳柳成蔭,對於 Google 來說當真是很無奈啊。
不過話雖如此,縱然消費者們萬般的不接受,但是仍不可否認 Google Glass 仍然是智能眼鏡產品首屈一指的領頭羊(畢竟也沒有廠商能做的更好)。如今 Google 召喚了「iPod 之父」Tony Fadell,希望把 Google Glass 從神秘的 Google X 實驗室中拉出來,推向更為廣大的用戶。Fadell 需要向潛在用戶們傳達一個理念——他們將會從 Google Glass 中收穫什麼?不過我們的問題又來了,究竟誰才是 Google Glass 的潛在消費者呢……?
- 不要貪心,認清自己的定位
在今年的 CES 上,頂級風投機構 Andreessen Horowitz 的投資人 Benedict Evans 稱物聯網新技術有點「本末倒置」(a kind of inversion of the typical path for new tech):在物聯網時代,不再是廠商們為了滿足已存在的消費者需求而去開發新的產品;用戶與產品間的流通方向發生逆轉,更多的是產品先於用戶開發出一種全新的需求,而等待著用戶的發掘。簡單些說,就是從滿足需求到創造需求的轉型。
所以說這又可以解釋前文為什麼說 Google 收購 Nest 是一項典型的成功之舉。Google 獲得的最寶貴的財富並不在於收穫了兩款恆溫器和煙霧探測器產品,而在於 Nest 為 Google 佈局智能家居行業搭建了整套的用戶友好系統,在其中各個獨立的產品可以彼此聯動、高效運轉。
Evans 的原話說,「Nest 的價值並不在於恆溫器,而是讓 Google 收穫了打開市場的敲門磚。」
Google 至今仍然困擾於 Google Glass 的定位,許多人相信機智的 Fadell 會為產品帶來新生機。但是大道原行,前路多艱。想必 Fadell 本人都清楚的知道,Google Glass 勢必會在某些特殊工種的「利基市場」中大獲成功(其實也已經實現),但是如何勸服廣大普通用戶們接受這款「頭戴迷你屏幕智能手機」,當真是十分困難。
對於科技圈內屈指可數的 Google 來說,或者這次真的需要稍稍低一下頭了。仍然想一口吃個胖子、獲得所有用戶的喜愛對於目前的 Google Glass 而言,仍然是挺難的,Fadell 也很難成為「救世主」。
或許就像 Nest 那樣本本分分的做好 1、2 款產品,只把特定的功能做大做強,才能夠長久的在市場中存活。
(轉載自合作夥伴《雷鋒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年後想換工作了嗎?
AppWorks Ventures 之初創投正在舉行「2015 冬季 AppWorks 聯合大徵才」,35 家明星新創開出 110 個職缺。
無論你是新手還是高手,也許未來最成功的舞台就在這:http://goo.gl/OgmQ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