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矽谷、新加坡、中國等地,許多企業、天使投資人口袋裡有著大把鈔票,隨時準備要發給有希望的年輕人圓創業夢;這對企業、天使來說是一個商機的培養,年輕人創業成功後的成果回收是很可觀的。年輕人帶著夢想創業,天使眼光精準地投資,這個循環不會停,這樣子的創業生態圈才是健全的。
但是台灣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台灣新創風氣一直起不來,有很大一部份原因是創業者「沒錢」。有夢沒錢,這是很現實的;沒有企業或天使的青睞和資金挹注,夢作得再高、再大,都是場夢而已。但別誤會,台灣創業者沒有錢的原因,並不是他們做的「創業夢」不好;擁有千里馬水準的台灣創業者不少,但是能識英雄的伯樂(天使投資人)太少,甚至沒有。
好的投資人到哪找?如何選取最適合的合作夥伴?
TO Startup Mixer 請到 AppWorks 共同創辦人詹益鑑、國發基金創業天使計畫主持人賴荃賢及 EZTABLE 創辦人陳翰林前來談談「團隊與投資者的關係經營」。歡迎大家一起來聊創業、談生意和交朋友!
- 李開復:符合標準的天使投資人,在台灣可能連 10 個都不到
創新工場董事長李開復在接受數位時代專訪時談到,台灣創業圈之所以目前沒有真正發展,是因為還沒找到適合的台灣模式,以及資金來源不夠。
在矽谷有許多天使投資人專門利用自有的資金與對產業的興趣,培育未來創業之星。反觀台灣則是早期發跡的企業,擁有最多的資本與最大的市場地位;錢都掌握在大企業手裡。企業大老的經營模式不見得適用於創業的經營模式,思維無法轉變,也就無法「辨識」新創團隊的「珍貴」;在這種認識落差下,企業當然不投錢,台灣年輕新創圈就沒資源,無法蓬勃發展。
即便是「開始學著」投資新創團隊的台灣企業,也偏好投資已經有一定成績的公司,「早期新創團隊」根本不在他們考慮範圍內;「天使投資人在哪」就更別說了,太傷感。天使投資人到底要具備什麼樣的條件,李開復過去在接受專訪時說過:
「創業成功者與有錢人這些都還只是天使投資人的前提而已,這些人還要能分身,用足夠時間幫助創業家創業。很忙的人、年紀太大的、無法實際操作的,錢不夠與只投錢不參與團隊業務的(天使),也沒有價值。
這樣算下來,符合標準的天使投資人,在台灣可能連 10 個都不到。」
(文字來源:《中時電子報》〈台灣天使投資人 哪去了?〉)
就連台灣工研院董事長蔡清彥都質疑,台灣業界對於從事天使投資的人太少,風氣又冷淡,大問「台灣天使投資人都哪裡去了?」
台灣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王伯元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台灣創投業今年剛好滿 30 年,最大的改變是成熟的創投基金減少了,需要天使基金遞補,實際上卻不是如此。
根據中時電子報的報導,目前台灣有不少天使基金都從大學裡面出來,包含:政大的台安傑天使投資、台大天使基金、交大天使投資俱樂部,中原大學工業系友成立的財團法人躍馬中原基金會。
不過各個天使投資的做法不太相同。台大就將天使投資與早期的創業連接在一起;政大、交大則是借重校友的產業經驗與關係網絡,對於早期新創團隊做評估。不過這是否會有自家校友較容易獲得訊息的問題,也是個疑慮。
延伸閱讀:我錯了,原來募資是一件很難的事!告訴你我如何找到 7 位天使投資人
年後想換工作了嗎?
AppWorks Ventures 之初創投正在舉行「2015 冬季 AppWorks 聯合大徵才」,35 家明星新創開出 110 個職缺。
無論你是新手還是高手,也許未來最成功的舞台就在這:http://goo.gl/OgmQ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