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導讀:國發會目前正積極的推動創業,而最近從阿里巴巴馬雲到這幾天小米雷軍來台都說要投資台灣年輕人創業。這些在在顯示創業的風氣正在亞洲襲捲、蔓延,不過此時身為創業者聖地的創業天堂「美國」卻似乎面臨了一波停滯?
《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的年輕人越來越不敢創業了;這一波的數據顯示出了美國正面臨 24 年以來的創業率新低。美國創業熱潮陷入瓶頸、歐洲不慍不火、亞洲正在積極發展。這樣的大環境變動似乎預示了科技圈在未來幾年的一個動態轉化。
不過再回過頭來,為什麼美國的年輕人不創業了?看看《華爾街日報》整理了哪些可能原因,或許這也是我們應該警惕的!
22 歲的紐約青年 Matthew Sattler 大學時就開發了一款 App,但去年 2 月,他暫時放下創業夢,進入大型航空公司工作,業務為財經規劃和分析。Sattler 的父親有家建築公司,專替客戶量身造屋,雖然有父親的經驗參考,Sattler 依舊覺得創業不是他這個年紀可以掌握的事,他認為自己「沒有經驗,要成功難如登天。」
聯準會:2013 年,美國的創業青年僅 3.6%,創 24 年新低。
在美國,還有許許多多像 Sattler 這樣的年輕人。聯準會最近公布了一份消費者財務調查報告,統計私人企業中,當老闆或持股的 30 歲以下青年比例,發現這數字創 24 年新低(如下圖)。經《華爾街日報》分析,美國青年正面臨更艱困的財務環境,而且比較不敢承受創業風險。
社會對年輕人的印象通常是敢衝敢闖,極富創業家精神,但統計數字卻不是如此。《華爾街日報》分析時,已經把高齡化社會考慮進去,但仍無法稀釋極速下降的青年創業比例,此情此景,讓經濟學家對 2015 年的經濟組合憂心不已。美國勞工部也發現,2014 年首季,美國新成立的企業數量下降了。
讓美國青年如此裹足不前的確切原因未明,不過倒是有幾個面相可參考。
- 可能原因 1 :籌錢不易,遑論創業
2007 年 12 月到 2009 年 6 月,經濟衰退,銀行紛紛取消小型企業貸款,借貸標準調嚴調緊。據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統計,2014 年第 3 季的小企業放款比前年同期增加 1.8%,但分析師認為,這些受益企業極有可能是早已成立的公司。
現處後經濟衰退期,籌錢難度相對較高。若想進入能源或醫療保險等快速成長的產業,基本上都會需要高額貸款或資金。
近年科技使用率大增,減少勞力成本,過去 10 年間,各種小型企業的營運成本都下降了,但年輕一代的企業家還是面臨財務困難。2007 年以來,美國 30 歲以下的家戶淨值下跌了 48%,現在只有 44,354 美元(約 140 萬台幣)。此外,Pew 研究中心針對 2014 年的調查也顯示,18 到 29 歲的人口中,超過半數有過財務問題。
哈佛商學院高級研究員 Karen Mills 指出,財務劣勢讓畢業新鮮人難賺錢、難開支票、難向銀行借款,當然就難以週轉。(Mills 曾於 2009 至 2013 年擔任專門協助小型企業融資的美國小型企業管理局(U.S. Small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BA)局長。)
- 可能原因 2 :找工作比創業簡單
青年創業比例下滑反映這個世代在就業市場的掙扎,而且這些人缺乏取得創業技能的管道與增長創業經驗的機會,他們的能力也被質疑。
有些經濟學家認為 2014 年的青年老闆比例會維持低點,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經濟學家 Robert Litan 就表示,他並不期待這場創業寒冬會在今年大大回暖,因為找工作比創業或經營公司還要簡單。
- 可能原因 3:網路時代競爭擴大
全球 e 化,激化了創業競技,25 歲的 Daniel Pierson 有感而發,說明網路普及「提高了創業技術的門檻」,使部分有心創業的青年打退堂鼓。
Pierson 住在波士頓城外,12 歲就設立造景公司,大學時創建了 2 家新創企業,2013 年取得工程學碩士學位。如此傲人的學經歷卻無法讓 Pierson 安心走下去,2012 年,他進入一家消費性電子產品公司,選擇相對安穩的工作模式。
- 可能原因 4 :企業擴張不利小型公司
大企業兼併小企業的浪潮不斷拍擊新創團隊,產業新鮮人想進入市場,甚至立足市場都是難上加難。
- 可能原因 5:人口成長趨緩,創業與需求隨之減少
1980 年代初以來,美國人口成長趨緩,各年齡層的創業人才跟著減少,對新產品和新服務的需求自然會變少。
考夫曼基金會:美國創業月平均的青年比例,17 年新低。
美國創業輔導機構考夫曼基金會(Ewing Marion Kauffman Foundation)針對創業月平均進行調查,發現 23 到 34 歲的佔比於 2013 年達新低點。2003 年,新創業家裡的青年人口佔 26.4%,而 10 年後,卻只有 22.7%。
- 青年消極,拖累美市場活力
哈佛商學院教授 John Davis 形容聯準會的報告「有意思但令人憂心」,擔心若青年持續消極,美國經濟也不會有朝氣。
Davis 說:「我們不僅需要新創企業提供就業機會,更需要它們的新點子。有人不斷創業與嘗試,是本國維持經濟活力的重要動能。」
- 不只青年創業率低,科技產業也生氣不再
整體而言,美國民營企業的比例這 25 年都在下降。2000 年到 2012 年間,連高成長產業裡的新面孔也不若以往般前仆後繼,科技業就是苦主之一。馬里蘭大學經濟學家 John Haltiwanger 和 Ryan Decker,以及人口調查局的 Javier Miranda 點出了這個趨勢。
布魯金斯研究院的 Litan 和同事 Ian Hathaway 也指出,美國的「新創率(startup rate)」於 1978 年至 2011 年間,幾乎減半。新創率就是新企業數佔總企業數的比例。
巴布森學院:逾 41% 青年害怕失敗,不敢創業。
以上種種數據也反映這一代的職場新鮮人較缺乏冒險精神,巴布森學院教授 Donna Kelley 解釋,現在的年輕人比較沒自信。
Kelley 主導的年度調查涵蓋 25 到 34 歲青年族群,其中,曾有機會創業的人表示,對失敗的恐懼讓他們打消創業的念頭,這個比例超過 41%,2001 年時,這數字只有 23.9%。
Kelley 強調:「年輕人會害怕失敗才是我們最應該關心的重點。」
(資料與圖片來源:The Wall Street Journal;首圖來源:Antonio Marino,CC Licensed)
年後想換工作了嗎?
AppWorks Ventures 之初創投正在舉行「2015 冬季 AppWorks 聯合大徵才」,35 家明星新創開出 110 個職缺。
無論你是新手還是高手,也許未來最成功的舞台就在這:http://goo.gl/OgmQ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