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想在手機上栽倒,靠 Moto 挽回名聲頂多是轉移大眾注意力

《TO》導讀:CES 展上的亮點之一「聯想說要讓 Moto 重回中國市場」。一時間大家又開始討論起 Moto 的衰亡,Google 如何收購,並轉賣給了聯想;甚至是當年 Moto 從驚為天人的摺疊手機先驅,走到了轉型過慢找不到定位的智慧型手機。

當然,從去年聯想就頻放風聲說「Moto 要回來中國了」,直到上週才終於有了定論,不過現在聯想把 Moto 重帶回中國市場有用嗎?在小米、華為圍攻的狀況下,昔日英雄 Moto 有辦法殺出好成績嗎?又或是說聯想到底想要借此做什麼?

看看中國評論怎麼說?

Moto 不出意外地回來了。

有點急惶惶的感覺。

之所以急惶惶的,概因聯想已經無牌可打,形勢又特別危急,差不多是生死存亡之秋,他急需一支援軍改變節節敗退的國內市場。這支援軍最重要的不是爭奪市場份額,而是提升聯想的逼格,提升聯想在消費者心目當中的形象與地位。聯想要讓消費者知道,他的手機不是充話費送手機的那個贈品檔次,它其實有逼格,它和 Moto 是一個母親,就像當年的 ThinkPad 筆記本和聯想筆記本。

只有 Moto 一個名字是不夠的,還要有成績。成績才最有說服力。

  • 想要殺出好成績,聯想首推 Moto X 重返中國市場

聯想也知道這一點,煞費苦心。他精心選擇了 Moto X 來打頭陣。為什麼選擇 Moto X?最主要的原因是三星的 Galaxy S 手機一潰千里,Android 中高端手機出現了大片的市場空白,華為mate7 雖然填補了一部分,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沒有填補。

其他直接競爭對手一直慫著。HTC始終不溫不火,LG從來都是那個三星的小弟弟,Sony 向來差著一口氣,唱索尼大法的人多,買索尼產品的人少。下一代 Galaxy S 手機只有零星的消息。這個時候,是 Moto X 進場的最好時機。

除了時機,還有成功公式——世界品牌 + 中國所有 = 成功。想來,聯想相信這個公式能夠再送聯想一次輝煌。

  • 儘管看似有著天時、地利、人和,但是有可能那麼順利嗎?

我不看好 Moto 的前景。

一,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已經迎來拐點,市場總體在往下走

當然,這一點對於 Moto X 來說影響不大。淘寶海外購價格最便宜的 Moto X 要 2800 軟妹幣 (註:人民幣),大多數上了 3000。

考慮到中國的稅費,以及其他因素,可能要賣到 3500。能花上這個價格買手機的用戶早就已經買了智能手機,他們並不屬於市場紅利的部分。他們的定位應該是更換手機;影響他們更換手機的主要原因不是智能手機市場的走向,而是自己的收入。

二,世界品牌 + 中國所有 = 成功,這條公式仍舊成立,但是聯想的這個世界品牌注了水

相比 ThinkPad,Moto 的知名度差了一籌,這並不是說 Moto 的歷史不夠強,Moto 出過影響全世界的手機,但是年代太久了,久得老一代都忘記了,新一代都不知道。

進入智能手機時代,Moto 雖有佳作,例如里程碑,但是從來沒有俯視眾生。里程碑之後,Moto 再也沒有出過什麼有影響力的產品,而且在不長的時間裡換了兩個東家。

聯想接手 ThinkPad 的時候,ThinkPad 還有世界範圍內的影響力,接手 Moto 的時候,Moto 的影響力只有北美、拉美一些地區。在這些地區,Moto 的影響力也不那麼穩固,北美市場銷量的下降,Moto X Pro 遲遲打不開局面。

中國所有這個部分也不再是第一次,也不是獨一份。中國所有能夠帶來的認同感下降了。另有一個情況也要注意到,此時不同彼時,民族這個屬性降低了,商品出售的時候,民族的決定性不再那麼強。當然,對學生為主體的人群仍舊有效。但是,Moto X 售價並不那麼學生。

還有一點要注意到,在獲得 ThinkPad 之前,聯想就已經是電腦市場當中首屈一指的國產品牌,多年積累加上萬元奔騰讓聯想的名字響徹雲霄。

三,Moto Xpro 的價格差不多相當於最新款 Galaxy S 或者最新款 iPhone 的價格

如果,Galaxy S 下一代手機沒有蹩腳的地方,例如指紋識別,那麼,Moto Xpro 拿什麼獲勝?

在中國,Moto 有半個主場的優勢,但是,在中國之外呢?高端用戶正在向 iPhone 遷徙,而且速度正在加快,高端智能手機市場當中 Android 的那部分正在縮小。

四,聯想沒有堅不可摧的公開渠道

Moto 在中國的認同度不高,民族的旗號打不出來,他怎麼賣手機?運營商渠道是一個好選擇,聯想在這方面有相當的優勢,但營增改來了,運營商渠道不怎麼賣手機了。

五,原生 Android 好不好?

好。但是中國境內根本就水土不服,Gmail 都用不了了啊,Google的那些服務有多少能用的?離開了那些服務,原生 Android 還有多少優勢可言?是的,使用原生 Android 避開了聯想在 ROM 上的短板,可離了 Google,原生 Android 要打折扣。聯想避開了一個坑,卻跳進了另外一個坑。

  • 聯想別傻了,用 Moto 挽回形象根本是昏招

對於聯想來說,最重要的是重塑品牌形象,而不是急著擴大市場

自打萬元奔騰之後,聯想再也沒有一個影響深遠的文案,眼前一亮的都少(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京東對馬雲「童言無忌」的回應),別和我提那個跪拜。

從 PC 繼承過來的名聲正在消耗,而且有消耗殆盡的樣子(樂 phone 和 K900 誰用誰知道。就因為這兩款手機,多少粉轉黑。一部失敗的旗艦機就致命了,聯想致命了多少次。傳聞樂 phone 上市的時候 bug 眾多。我想,聯想在筆記本電腦市場的成功讓他們丟掉了敬畏心,以為靠聯想這塊金字招牌就能賣得漫山遍野。消費者容忍了你一次、第二次,不會容忍第三次、第四次,所謂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

這一切需要聯想做一款真正的爆款手機,不只是爆款,還要有美譽度,買了之後他好我也好,踏踏實實地。這樣才能恢復聯想被糟蹋的差不多了的名聲。

力挽狂瀾,終究還是要靠自己,用收購的品牌來挽回形象永遠是盤外招。

(轉載自合作夥伴《雷鋒網》;圖片來源:pestoverde,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