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夜晚的新加坡,高樓大廈擠滿了天空,路上交通繁忙,形形色色的人同時走在蜿蜒交錯、霓虹閃爍的街道上。
這是新加坡的樣貌,其實跟臺北還挺像的。
不過這幾天有一條關於新加坡的大新聞,如果成真了,那這個城市的樣貌將煥然一新。
這就是新加坡交通部未來部門的負責人 Lam Wee Shann 在美國麻省理工舉辦的一次研討會上提到:他們要致力推動無人車的使用來降低城市的交通擁塞;而這項嘗試預定將在明年上路試運。
- 無人車的實現將顛覆城市的樣貌,新加坡十分樂意來實驗未來的可能性
在對未來城市的想像中,無人車一直是很重要的一環。
而無人車的概念其實早就有了,在 1939 年時,美國通用公司就已經向外界展出了旗下無人駕駛概念車 —— Futurama;可惜因為當時技術並無法處理龐大的資料,以及行駛中的複雜數據,種種因素讓這輛車只能是一種概念、一種想像。
直到近幾年來,隨著這幾年來 Google 積極的嘗試,並在近期推出原型車以及最新的 Android M 操作系統,才逐漸有清晰的畫面出現,不過大多數的預測都保守估計無人車的普及還需要十年。
但儘管還要十年,但其實無人很可能在明年就出現了,因為根據〈操作系統 ready、車子 ready,Google 無人車明年上路!〉這篇報導所說:除了 Google 之外,另外包括 Benz、日產和 Tesla 在內的 7 家汽車製造商也都獲得了在加州在公共道路上行駛測試無人車的資格。而至少就 Google 的說法來看,他們明年就要讓無人車上路試駕。
隨著這些訊息而來的是更具體的城市想像。如果無人車出現商用了,那我們的城市會變成怎樣?紅綠燈會消失嗎?停車場將消失嗎?大眾交通工具會成為常態嗎?
許多城市規劃問題應運而生,而且這些問題是政府從現在就應該好好思考、規劃的。顯然,相對於我國政府,新加坡對於這樣的未來趨勢敏感度,他們很敏銳地抓住了。
這個東南亞城市國預計將在 2015 年時開放部分社區來測試無人車。在他們的想像中,無人車將會是一種十分划算、便宜的服務,他們可以把分散的人群載到火車或其他大眾交通工具處,這樣的交通工具或許會長得像高爾夫球車,在短距離內以低時速運輸人們到目的地,就像是 Google 今年向我們展示的一樣。
根據《MIT Technology Review》報導這次負責無人車項目的未來部門負責人 Lam Wee Shann 表示:他們希望去探索使用無人車是否可以有效降低交通的擁塞,並且重塑整個城市,讓新加坡成為一個步行、單車以及大眾運輸工具一體的城市。
「新加坡歡迎企業與學術單位來這裡實際測試,看看無人駕駛交通工具在實際的交通狀況下運行的狀況。」Lam 在之後的一封與《MIT Technology Review》電子郵件採訪中提到。不過他拒絕提到 Google 或是任何一家無人車廠商是否有聯繫新加坡政府了。
- 為什麼新加坡政府關切這樣的議題?為什麼選擇將「無人車」當作測試標的?
新加坡跟很多亞洲城市一樣有著人口密度過高的問題,特別是他們又是一個城市國家,地狹人更稠。因此一直以來,新加坡都專注於如何舒緩交通運行的問題,如何最大程度地讓這個地方的人可以順利的移動。
所以,新加坡很早就有相關的法令出台,像是他們不鼓勵私家車,如果你要你必須支付很高一筆的稅證費,聽說甚至跟一輛車的價格差不多。此外他們也致力於提供更便捷、便宜的大眾交通工具,像是某些時段他們的城市鐵路還是免費的。但這樣的措施並無法有效地解決他們的問題。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新加坡政府一直積極於尋找有效的方式,而「無人車」看起來就是解決的可能方式之一。
在無人車的研究上,其實新加坡政府已耕耘許久,甚至像他們的大學,亞洲排名前幾的新加坡國立大學和 MIT 合作曾在 2014 年初推出無人車,而另一所南洋理工學院就曾經在校園中測試過無人車的運行。據報導,目前在新加坡已經累計運送了 500 名志願乘客,總行程 400 公里。
為什麼新加坡那麼執著做這件事呢?據 MIT 以新加坡 2011 年的交通數據計算「假設新加坡採用無人駕駛車,將有助減少現有車輛數目,從目前的 90 萬輛減至 30 萬輛」。
當然,要真的達到 MIT 計算的成果,新加坡政府認為目前至少還有兩點技術需要克服,一地圖的精准度必須要達到 0.2m,二地圖的模型必須是立體的。此外,如何配合單車、行人也是城市規劃上必須要要克服的困難,因此新加坡政府給出的計劃期限是 10 到 15 年,希望在這段期間內可以克服技術、安全、交通環境以及政策法律訂定等。
- 新加坡政府如何有效施行「無人車計劃」?
今年九月其實就已經有新聞報導:新加坡政府宣告明年要進行無人駕駛車上公路的消息。
根據該訊息,新加坡的交通部已經成立了委員會,討論怎麼在交通系統中運用無人駕駛系統。詳細內容如下:
交通部常任秘書彭建強領導的「新加坡自動駕駛陸路交通委員會」(Committee on Autonomous Road Transport for Singapore,簡稱 CARTS)由 17 人組成,包括相關政府機構代表、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和業內人士。他們將在未來兩年內引導無人駕駛車的研發工作,並探討這項發展所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與此同時,陸路交通管理局和新加坡科技研究局昨天也簽署為期五年的合作備忘錄,攜手落實「新加坡自動車計劃」(Singapore Autonomous Vehicle Initiative,簡稱 SAVI),推動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究和運用。
科技研究局主席林泉寶受訪時透露,到了 2016 年當局將推出自動巴士原型,載送員工往返啟奧城(Biopolis)和啟匯城(Fusionpolis)。
足可見新加坡政府在無人車計劃上投入了多少的心力,另外這次 MIT 報導的訊息甚至指出出席會議的是新加坡交通部「未來部門」的長官。
未來部門?我們點進去新加坡交通部的網頁,看到以下他們的組織介紹,果真第四個就是「Futures Division」:
● 點開來看,以下是該處室的說明:
未來部門他們著重在增進策略思考的品質、推廣這些「未來預測」,以及讓全交通部都可以適應、了解這些議題,以便培養一個準備好面對未來的交通部。同時,這部門也保證了我們的運輸機構面對危機時將有所準備。
看到這裡,我上網查了一下「中華民國交通部」,然後點進「重大政策」>「交通部重大方案」 ,然後出現「目前暫無資料提供!」
覺得有點傷心。
(資料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雷鋒網、香港矽谷、新華網、;圖片來源:williamcho、VasenkaPhotography,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