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導讀:在【愛的萬物論】霍金:我的期望值為零,但科技讓我的宇宙永不止步,這篇文章中詳細解釋霍金是如何透過電腦系統與外界溝通。透過人工智能,讓一位偉大科學家能夠不被身體疾病限制住,而仍然能夠持續為科學研究做貢獻。
雖然如此,霍金對於人工智能的看法卻十分悲觀。他說:「全面性的開發人工智慧有一天可能會導致人類滅亡!」
如果連霍金這樣一位仰賴人工智能的科學家,都對此技術的未來趨勢感到悲觀,難道就代表著我們所有人也得同意他的想法嗎?或許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去釐清自身對於人工智能的憂慮與恐懼情緒。
我們一再被告知,機器人會崛起,機械會奪取控制權。數十年來,我們都會聽到這些警告,擔心人工智能接管世界終結人類。這種劇情不只出現在好萊塢大片裡,它在科學和哲學領域也找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者。比如 Ray Kurzweil 就曾寫道,人工智能的指數增長將導致技術奇點,即機械智能將壓倒人類智能。有些人認為這就是世界末日,但其他人則看到了更多的積極可能性。比如 Nick Bostrom 就認為,超級智能可以幫助我們解決像疾病、貧窮以及環境破壞等問題,可以幫助「提升」人類生活。
霍金也告訴 BBC:「人工智能的全面發展可能導致人類物種的終結。」
他還聲明,人類無法與能夠重新設計自身,達到超越人類智能高度的人工智能競爭。
- 對於人工智能的恐懼,來自於認知現代科技的不足
這種劇情的問題並不在於,它們一定就是錯的,誰又能預言未來呢?是不是。如果我們要更好地理解和評價現在的技術,那麼在這種劇情的緊要關頭,為了找到最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就要探索我們的恐懼。
只用世界末日這種字眼,與地球毀滅這種劇情來聚焦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科學,只能轉移這些領域中由新興技術發展所引起的道德和社會問題,而這些問題更真實且更迫切。比如在我們所創造的信息技術世界中,是否為隱私留有餘地?工作是否由於信息超載,以及通訊速度的日趨增長而變得愈加不堪重負?像Google、Facebook和蘋果這樣的大公司是否對技術的民主管理構成了重大威脅?他們是否接管了什麼?自動化的加深是否導致了工作的減少?
新興技術對於世界經濟是否構成威脅?互聯網是否有助於一個更自由更公平的社會?資本主義(或資本主義以其現有形式)是否被新興技術所改變?在道德和政治上還能否持續?移動設備的環境影響又是什麼?隱私問題雖然在霍金訪談中有所提及,但很快討論就把話題轉到了人類終結上。
這些問題也許遠沒有超級智能和人類終結有噱頭。它們雖然和智能以及機器人沒多大關係,但它們卻關乎我們想擁有哪種生活和社會。這些都是我們自科學與哲學一始起,就面對的老生常談。今天的新興信息技術確實飛速地改變了我們的世界,從而也促使我們再次發問這些問題。就讓我們期望,我們這個時代的最佳人類頭腦開始把他們的精力和注意力,都聚焦這些問題上,而不是世界末日這種無謂話題。
延伸閱讀:Google 讓人工智慧更強大,靠的就是天才神童 Hassabis
(轉載自合作媒體雷鋒網;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