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wift 對於音樂串流服務心存質疑,不只最新的專輯《1989》已經從 Spotify 下架,2012 年時的專輯《Red》也是經過了許多延遲才提供串流的服務。這位 24 歲的小天后甚至有專門的版權巡邏隊,不讓她的音樂經由任何非法的管道輸出。而從七月她在華爾街日報的社論版面所發表的文章,就已經可以看得出她對與 Spotify 合作的態度:
「在我的觀念中,一張專輯的價值是依據藝人所投入的心血來衡量,並且依照藝人(或所屬公司)的想法決定其在市場上的價格,現在是如此,未來也一直會是。而網路上的音樂串流就像強盜一樣大舉掠奪了實體專輯的銷售數量,使得藝人必須想出更多的方式來面對這樣的問題。」
她更在文章中提到免費音樂與音樂本身的意義衝突:
「音樂就是藝術,藝術不但重要而且有其稀有性。而重要又有其稀有性的東西就具有珍貴的價值。珍貴的東西則應該是必須付費的!這是我認為音樂應該付費的原因,我也認為藝人與其廠牌總有一天會知道一張專輯定價的意義,希望他們別低估自己並輕視了自己的價值。」
所以到底 Spotify 上的藝人能靠串流得到多少收入?平均每次點播少於美元一分錢的收入,根據 Spotify 網站上的說明,準確的來說一次點播大概是賺 $0.006 到 $0.0084。
這確實是極少的收入,但對於 Taylor Swift 所適用的每次點播一分錢的模型,卻是一個能賺進百萬的方式。Spotify 曾透露某個女歌手的全球暢銷專輯在串流服務單月就賺進了 $425,000,而像《1989》這種一上架就打破銷售紀錄的專輯想必收入更豐厚。此外,Spotify 更稱公司的 70%收入都用在回饋音樂產業,讓收入回流到版權擁有者、出版商、批發商等等。
其他還有許多因素讓 Spotify 對於 Swift 是個賺進大把鈔票的機會:
一個藝人受歡迎的程度在 Spotify 計算歌手版稅時也是個重要的標準,而 Swift 毫無疑問的是個家喻戶曉的大明星。她的單曲 Shake It Off 在星期一時還是 Spotify 排行榜上的冠軍,如果她沒有從 Spotify 下架的話,那 Spotify 上的排行榜應該會更像 iTunes 上的排名。
Swift 的串流收入會和 Spotify 的收入共同成長,廣告商也不用再多花錢去觸及串流的聽眾。

「我們的確覺得用點播次數來衡量藝人的音樂價值是不公的,但是相對於傳統的付費制度,我們堅信讓全世界的音樂愛好者都能享受他們所喜愛的音樂,會對我們提供的服務以及藝人的生涯有更好的影響。」
但顯然這個價值百萬的商機並沒辦法讓 Swift 與 Spotify 合作,反而號招其他歌手跟進來抵制這樣利用低版稅讓音樂作品貶值的方式。其他也有許多藝人像是 American rock duo、Black Keys 等都表明抵制音樂串流服務。但也有像是 Coldplay 選擇延後音樂串流平台的發佈日期,進而鼓勵歌迷購買實體或數位專輯。
儘管 Swift 強硬的態度,但 Spotify 還是沒有放棄說服她重新加入的希望:
「我們希望她改變主意,能和我們共同打造一個適合所有人的音樂產業」
但是就目前看來,她作為影響者的遠大目標讓她回歸串流服務的可能性顯得有些渺茫,她說:
「我未來的期望,不僅僅只在音樂產業,而是希望我所見過的每一個女孩子都能了解到自己的價值,並且能勇敢的要求他人的認同。」
在 Taylor Swift 為歌手發聲的同時,似乎有人對於此舉持相反意見,並主張音樂串流服務是未來音樂產業的趨勢,不應該阻礙這樣經濟體的形成。以下是 Tom Barnes 在 mic.com 所發表的文章。
你或許聽說了 Taylor Swift 發行新專輯《1989》的消息,但是由於唱片公司所做的各種保護著作權的動作,讓你在 Youtube 上只找得到一首單曲,不久前更從 Spotify 下架,因此想要聽到這張在全世界賣出超過一百萬張的暢銷專輯就只能花 $10 美金買專輯,但是你不該買!
Swift 試著要證明我們應該要付費買音樂,但她卻忽略了整個產業的趨勢。如今已經不再只是賣專輯這麼簡單了,而是寫歌上的創新與行銷的創意,當然一切都是建立在免費的音樂上。
如同 Swift 在《華爾街日報》的社論上所要求的價值認同,她無疑已經達到了訴求。但是這樣訴求音樂的價值對於那些還默默無聞的藝人來說是難以想像的。她在 Spotify 上的版稅百分比是許多背後並無龐大勢力支撐的藝人所望塵莫及的。Spotify 甚至在她離開之後推出了歌單希望她回心轉意。
你得知道在 Spotify 上甚至還有四百萬首歌沒被播放過,很少人能像她受到大家矚目。
到了發行記者會當天,唱片公司執行長協同保鑣將專輯帶到記者會現場,並且只讓記者用耳機試聽,避免任何竊聽與錄音行為,進行的同時,場外還播放重金屬音樂以預防有心人士使用超音波麥克風盜錄。任何人用這樣高規格的保護大概只會被取笑然後忽視,但 Swift 能賺進幾百萬。
音樂串流服務是目前主流的音樂消費模式,而且還不停的在成長。總有一天這樣的模式會是可以實行的,並且給予音樂創作者的回報也會更合理。這是一個可以讓一般歌迷變成忠實歌迷並且付費的好方式,當然這也要建立在歌手與平台合作提供服務而不是站在反對方。
Swift 的《1989》設定的許多銷售目標,看似會是舊音樂產業模式的勝利,但其實更加證明了舊音樂產業的影像立只是針對小族群而不是所有人。
(圖片、資料來源:Time、Mic.com;圖片來源:Jon Åslund,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