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擬螞蟻生態:讓無人機軍團不必中控,就能精準跳出空中芭蕾

    • 模擬螞蟻的無我精神,無人機能快速移動且分工合作

自從昆蟲學出現以來,科學家們一直爭論著”High Hopes”,如同 Jimmy Van Heusen 和 Sammy Cahn 在 1995 年為電影《A Hole in the Head》寫的那首歌一樣,即使不可能也抱持著希望。

Stephen Pratt,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會這麼告訴你,螞蟻是利用收集、分散智能的方式來完成複雜的工作,他們沒有任何自保的意識,只專注在某一個單一行為上,以助於達成團隊目標。簡單來說,螞蟻相信自己一小個齒輪,每隻螞蟻都努力完成自己分內工作,整台機器就會運轉。

這個理論激發了 Vijay Kumar,賓州大學機械系和應用機械的教授。他和實驗室裡的其他研究員一同開發了「swarms(成群的昆蟲)」,一種用於演唱會的無人機 (UAVs)。這個機器每秒鐘都會做上百個計算,計算彼此的相對位置,彼此分工合作,即使在擁擠的環境中快速移動也不會撞到對方。

Kumar 就是利用了 Pratt 實驗室的核心概念,讓無人機模擬螞蟻,在沒有中控中心的情況下,彼此溝通、合作,提升自動化程度。

      • Swarms 應用包山包海,監測自然環境不再困難重重

這個技術一公開就受到了各個產業的注意,包括軍事、礦業、農業等等,都迫不及待地要把這個技術應用在自身產業中。尤其是環保人士跟科學家,swarms 可以讓勘測、監視自然環境變得更容易。

Serge Wich,是英國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靈長類生物教授,同時也是 Conservation Drones 的共同創辦人,他表示無人機可以大幅提升研究效率。他的研究需要監視猩猩,不過卻非常耗時,且需要大量人力投入,未來只要把攝影機安裝在無人機上面,他就不用找人翻山越嶺去觀察猩猩了。

不僅是地理觀察,這個技術還可以應用在一些難易到達的環境。「如果你要監視野外的盜獵跟盜採,你需要長時間且持續性的觀察。」Wich 指出,雖然一台無人機只有一到兩小時的續航力,但是一群無人機便可以打破這個限制。如果某一台無人機沒電了 (他們利用時間計算器來控制彼此的電量在不同的水平),可在電量耗盡之前飛回營本部,這時會有另一台無人機去頂替他的位置。另一方面來說,一台無人機可能搭載攝影機和 GPS,而其他台可能搭載二氧化碳、光源、溫度、濕度的感應器。「我想這將會非常有潛力」Wich 說。

不過現實卻沒有想像中這麼樂觀,目前還有許多法規限制了無人機的使用。無人機真正會出現的地方只有實驗室而已,並不是科學家希望的偏遠山林。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太貴了,操控一整隊昆蟲大軍可不像是下載 App 那般容易。而且,外面的環境也不如實驗室宜人,在實驗室中,不管是空間或是時間的變因都相對單純許多,而戶外 GPS 定位技術也尚未成熟。

    • 這是觀察大自然,而絕對不是仿生科技!

「Swarms 使用了不同的網路協議和電源供應方式。我們透過觀察昆蟲的行為,發展出一套更快更複雜的模式,而且是完全自動化的,但是請不要說這是仿生科技。」Kumar 強調。

「萊特兄弟第一次打造飛機時,他們是以鳥類拍打翅膀的概念去發想,不過卻失敗了。經過修改才完成大家熟知的滑翔機,他們也是觀察大自然,但不是模仿。」

我們發現當螞蟻會召集其他螞蟻來協助完成任務,透過演算法,我們讓無人機也有這種機制。又或者,我們透過螞蟻搬運食物的手法,讓無人機在觀察到木塊時,也能分工合作來搬運木塊。

「某些種類的螞蟻非常善於合作搬運。」Pratt 說,「他們在發現目標後,後召集足量的同伴來搬運,並穿越每個艱難的地形。真正困擾我們的是:他們到底是依照什麼規則在運作?」

為了找尋這個答案,Pratt 設計了一套實驗。他們將一個物體嵌入壓力感應器,並在表面塗上無花果醬,放在螞蟻面前,並記錄下每隻螞蟻的施力方向─拉或推。他們發現,螞蟻只是單純靠實驗來決定誰要做哪個工作。Pratt 說「想像你跟我要一起搬動這張桌子,而且你的雙眼被矇住了。我們要如何得知誰要出力?螞蟻就在這一推一拉的過程中,慢慢調整彼此的力道,達到最佳平衡。」

到目前為止,Kumar 已經知道陸地上的機器要怎麼合作來完成目標,但要怎麼應用到飛行機器上呢?

為了優化無人機的飛行技術,Michel Maharbiz,柏克萊大學電機和資工系副教授,長期研究甲蟲飛行行為。他在甲蟲的背上裝上為控制器、電池和無線電,讓他可以小幅度的控制甲蟲的飛行,並記錄這些反應。

「要觀察昆蟲的飛行行為非常的困難,一旦他們脫離隊伍,那一切就沒有意義了。」Maharbiz 解釋,「過去人們研究過一些大型動物,或是用在有限的空間內收集昆蟲的資料,但是沒有人觀察過那些真正自由飛行的昆蟲。」正當工程師們埋首於研究昆蟲來優化機器人,Maharbiz 其實也在期待著 swarms 的出現,事實上他現在就在利用無人機中某些已完成的部分來做實驗。

      • 飛行器製造成本下降,無人機的時代指日可待

首先,記憶體和感應器的信價比都正快速的下跌,這代表著 swarms 的製造成本也會隨之下降。他驕傲地說,「我實驗室裡的學生不用兩小時就可以完成一架飛行機了。」除此之外,無人機所需要的通訊網路現在也越來越穩健。

「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的夢想也越來越近了」,Kumar 補充,無人機在環境監測的潛力會影響法律的制定,「科學成過在過去常受人質疑,因為我們沒有足量的資料來證明,但在未來,無人機將會扮演著蒐集資料的角色。」

(資料來源:《The Atlantic》;圖片來源:Sam Beebe,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