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id Hoffman(里德·霍夫曼):生於史丹佛,長在 Berkeley,每一個細胞裡都是矽谷基因,被稱為「矽谷人脈王」。

這是他上個月在舊金山一次公開演講中的核心觀點:創業公司應對一輪輪大潮的三個必須項是多維度締結人脈、持續維護關係、制定至少三個中長期計劃。

在每一個部分 Reid 都詳細闡述了“W​​hy and How”,以下是演講內容:

如果給你來選擇,你是去朝向未知冒險呢還是活在安全地帶?如果選擇權是取決於個人的​​,我想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後者。

但縱觀資本市場,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很多公司能夠在潮起潮落後站得更堅挺,正是因為不斷迎向了風險而不是觀望、逃避,他們不斷冒險甚至不斷嘗試錯誤,在這個過程中找尋到自己在市場上的定位並最後形成了核心競爭力。

所以要大膽,並且聰明地行動。對一個創業公司來說,更是這樣。

怎麼聰明地去行動?方法有很多,比如讓自己有敏銳的觀察力,在初期就能夠評估事情的利弊,在感覺大事不妙時立刻撤退。但這或許不是最好的,我來分享下三個我認為最有效的方法:尋求幫助、維繫關係、制定計劃。

延伸閱讀Linkedin CEO 揭密:想在矽谷成功只要聽進阿母的碎碎念

1.  Why and How to Ask for Help:

大多數人,包括我自己,在求職或工作工程中犯過最嚴重的一個錯誤便是認為能夠把工作做好的關鍵在於和工作相關的技能,而這個只要通過不斷學習就可以獲得。

但實際上,現在是網路時代了,光靠自己去搜尋去學習永遠是有限的。很多時候真正擁有的資訊也許不在書上、不在網路上,而是在一些人的腦子裡,你只有認識了這樣的一些人,才能獲得這些資訊。對於公司來說也是一樣的道理。一個能長久發展的公司必定明白怎樣去維護現有的外部聯繫,也能夠去創造新的聯繫。畢竟,一個公司內部聰明的人再多也遠不及公司外部聰明人的數量,這是自然法則。

去尋找在某一方面比你聰明的人吧,你去找了,就會發現這樣的人處處存在。

通過網路這個工具,我們更可以快速地建立自己的那張關係網,這兩個網的協同效應可以呈幾何級地幫助人們獲得專業的知識、專家的意見,以及別人對某件事的深刻見解,這能讓你獲取好的資源和信息,幫助你出色地完成工作,效果可能遠勝於你自己本身擁有的技能。所以,我想告訴各位的是,擁有良好的社交能力,能維護好長久的關係對於工作更重要。

維護現有聯繫並不斷創造新的外部聯繫,這樣一來公司的風險承受力,會大大提高。

2.  Why and How to Maintain Connections:

個人怎麼去擴展關係網呢?毫無疑問就是積極結識新朋友,但是也一定別忘了經常聯繫老朋友。對於公司來說,就是與內部員工維持好的關係,不僅僅是在職的,還包括離職的。

公司不是要總考慮努力打造員工喜愛的公司文化來留住他們,而是應該思考如何增強公司的適應性,讓員工在一個變化的環境中發展,從而為公司做出更大的貢獻。與此同時, 「我給了你寶貴的工作,所以為了表達感激,你要在這裡賣力工作」的思想策略和隱性洗腦是很不聰明的。這個道理只要簡單想一下就可以明白,如果一個人要求自己的朋友是要帶著感恩的心為他做事情,他的朋友估計不會在他的身邊呆太久。給員工投資,給他們創造好的條件才是王道。

如果一切都做到位了,還是有員工選擇離開,公司的態度,怎麼說呢,用對待校友一樣對待他們是最好的,也可以常邀請他們回來坐坐,平時時不時送上溫暖的問候。離職的員工會因此感受到原來公司對他們的關心,在原公司需要某一方面技術支持時,離職的員工就會毫不猶豫將自己熟悉的人才推薦給它。在熟悉的範圍內納入人才對任何一個公司的發展都是至關重要的。

現代社會,也許一個長久的僱傭關係很難做到,但一個成功的公司必須懂得如何與員工發展長久關係。正是因為我們身處在有些浮躁的社交時代,維護長久的關係顯得尤為重要,畢竟,是你身邊的人定義了你。很多時候,成功就在於你能不能長時間跟著一個或者幾個對的人去做一件對的事。

3.  Why and How to Make Plans:

如果你想讓冒險這事沒那麼不可控,一個長遠的目標和計劃是少不了的,一個好的發展計劃或許並不能讓公司馬上受益,但卻能讓公司有長遠的發展。這種長遠性正是創業者在一開始就要認真關注的。當然,同時你要能用一個變化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不斷變化的市場並且適應它。所以這個長遠的計劃不該是一成不變的,世界唯一不變的東西就是變化。所以在計劃的制定中一定要充分考慮這一點。

創業公司吸引投資人的重要一點也是要讓投資人看到你的長遠計劃。對於一個創業公司來講,有沒有想到為數以百萬計的個人、社交人群和市場定義一個生態系統,這點對吸引投資人非常重要。讓投資人看到你建立起來的一張大網吧,裡面包括長遠發展、資源、人脈在內的大網,這是獲得投資的關鍵。

另外有一點提醒的是,在制定計劃的時候盡量準備三個:A 計劃,B 計劃和 Z 計劃。

A 計劃是你要去完成什麼事情制定的第一個方案,也就是你手上正握著的計劃。傳統上人們認為 B 計劃是在 A 計劃失敗的情況下,扔掉計劃 A 選擇的一個不同的計劃,其實 B 計劃應該和 A 計劃共有一個目標,它不應該是 A 計劃的替代計劃,而應當是它的附屬計劃。你一開始設定了目標,可能在實施 A 計劃的時候你發現了更好的機遇,你開始在實現目標的路上慢慢調整,可你並不會完全丟棄 A 計劃。

Z計劃則是當所有計劃都宣告失敗時,你的應對方案,它是全新的。它有兩個關鍵的部分。首先,你明白 A 計劃 B 計劃都已經不奏效,你正在朝最悲觀的方向發展,其次,Z 計劃是在最壞結果出現的時候,給你指出一條明路。

(本篇轉載自合作夥伴《36Kr》;圖片來源:siebuhrIMFNan PalmeroTeresa Robinson,CC Licensed;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