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設計手機體驗時有一個很重要的考量,這就是介面的反應的速度。因為現在的手機使用者在使用 App 時是沒有什麼耐性的,如果他們必須要等很久才可以看到內容 load 出來,他們通常會放棄繼續使用。

所以怎樣才可以讓你的 App 變快呢?這裡有幾個來自大家都愛用的 App 的有趣小技巧,而這些都是身為 UX 設計師的你應該要注意的!

  • Instagram

首先,當你在 Instagram 上開始進入分享照片的流程後,其實照片在你照下照片後就開始在背景上傳,或是從相簿中上傳。

Instagram 的設計師利用在 Instagram 上的幾個圖片發布步驟,像是剪裁、加上濾鏡、寫圖說等等拖延時間,當使用者正慢慢一步步完成這些步驟時,他們希望分享的這張照片其實早已在後台上傳好了。 

Instagram 的「完成上傳」訊息將在我完成發布我的照片後顯示

而當使用者發布照片然後回到他們訂閱的照片流時,他們會看到如上的顯示,在這個時候 Instagram 會顯示上傳過程已經結束,並且立馬 show 給你看你剛剛分享的照片已經在照片流中。

這樣的介面設計讓使用者被多個發布步驟給轉移注意力,而當使用者還在想要用哪個濾鏡、寫那些話、tag 哪些人時,照片其實早就默默在後台加緊速度上傳了,而當步驟都結束時,照片也恰好上傳好。這讓使用者對於這個 App 的速度將持有一種幻想般的快速,但其實他們的照片上傳速度跟其他 App 都是一樣的。

這樣一個超乎想像的簡單使用者經驗小技巧,竟然可以創造出那樣成功的產品經驗!在 Instagram 之前的照片 App 都是等你完成那些步驟後才開始上傳照片的,沒想到這樣一個簡單的小改變,就讓 Instagram 在使用者經驗上甩了競爭者好幾條街,讓使用者覺得 Instagram 速度超快,並且更愛 Instagram 了。

  • WhatsApp 以及 iMessage

訊息傳遞是手機使用中另一個很重要的速度體驗場域。因此,我們來比較看看 WhatsApp 和 iMessage 的策略,看他們是怎麼告訴他們的使用者訊息已經被傳遞出去,並且對方已經接收了。

Whatsapp 的策略是會顯示兩個完成的打勾來告訴你訊息已經送出,並且被接收。

Whatsapp 用一個綠色的打勾來顯示訊息的傳遞成功,並用另一個綠色打勾來顯示它已經被接收。 而這一個 App 驚世聰明之處在於立馬顯示第一個勾勾給你看。這個訊息可能還並未完全的上傳到 WhatsApp 的伺服器上,但是 WhatsApp 假定這條訊息將會成功傳到伺服器上,所以他們決定給予使用者一個立即且正面的回饋 ── 第一個綠色勾勾。

這樣的設計讓使用者覺得 WhatsApp 在傳遞訊息上真的超級快。

但 iMessage 則是採用了另一個完全不同的方式,但他們的方式這並未創造出同 WhatsApp 一樣正向的回饋。他們是怎麼做的?

iMessage 的傳遞過程會用一條 bar 來顯示,告訴你這條訊息的傳遞過程已經到了哪裡。

當一位使用者發送一則 iMessage 時,那個藍色的傳遞過程 bar 就會漸漸橫跨螢幕,當它到達螢幕另一端時就代表訊息已經傳遞出去了。這有些時候會花一點時間,因為必須要看使用者手機的網速狀況。而如果碰到要傳遞照片時,那這條藍色的線將跑得更慢。

為什麼這會是一個很糟的體驗?因為使用者會不由自主地看著那條線,看它到底跑完沒、看它是不是很慢,而這樣會讓使用者在體驗這個 App 的網速時,感到焦慮和失落。長期下來,這將影響使用者對於這個 App 的觀感。

但實際上,這兩個應用在傳遞訊息和圖片的速度上基本上是差不多的。但這樣的設計差異也可以告訴我們,不同的 App 選擇跟使用者對話現有狀態的方式,將很大程度的影響使用者對於 App 速度的觀感。

  • Facebook Paper

對於 UI 設計師和開發者而言,有許多種現有的檔案上傳呈現方式在 App 這個媒介中使用。基本上他們傾向使用畫面中出現轉圈圈的 loading 呈現方式,或是如剛剛上面 iMessage 那樣的 bar 來顯示檔案正在被上傳,告知使用者他們等待的內容正在傳遞到平台上面(或是對方手機中)。如果使用這在這邊卡住了、等很久,那這真的是一項很令人沮喪的經驗,就像你看著沙漏慢慢慢慢地漏沙一樣。 

最近有一些 App 開始用新的方式來呈現內容上傳的使用者體驗,他們希望可以藉由這樣的方式讓使用者覺得速度變快了、焦慮降低了。這些 App 就像 Facebook 的 Paper 一樣,他們呈現了一個清晰的「骨架」在 App 上,在使用者等待內容上傳時,他們將優先知道那些內容可能會出現在哪一個框架中。

基本上這樣的方式就像是一個替身的藍圖或是 Wireframe(一種低保真度的設計原型),當這些內容成功上傳後,將可以無縫接軌直接出現在介面上,讓使用者覺得整個流程很自然流暢。

  •  Pinterest

剛剛提到骨架的呈現方式,Pinterest 可以說是箇中翹楚了。他們也同樣在他們的手機 App 和網站中利用類似的模式,但他們把這個模式的優點再次延伸,讓使用者經驗更加完備。

他們怎麼做的?他們分析了每篇貼文的圖案,並且找出了每張圖片的基底色,接著他們把這樣的資料儲存在他們的伺服器中,有了這樣的 base 後,每當 Pinterest 使用者正在上傳圖片時,每個圖框中都會先出現一個基底色,之後當圖片上傳好後到呈現在介面上時 Pinterest 呈現給使用者的整個流程將十分的流暢自然。這樣的方式也給了使用者一種速度很快的錯覺。

身為手機設計師和開發者,我們必須使用任何我們可以使用的工具來創造一個快速、流暢、有用的使用者體驗。這樣的挑戰將更加艱鉅,因為之後螢幕將從電腦轉移到手機,再轉移到穿戴式裝置,而對於設計師來說設計的限制是愈加嚴峻的。

(參考資料:Medium;圖片來源:BurgTender,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