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黑馬》注:都說產業記者是行業裡最敏銳的一群人,教育產業媒體《多知網》創始人李好宇發現產業中有 56 家平台,超過 200 個機構在全力推進直播課程,他認為這將是一個新的趨勢。
李好宇決定不再只做一個趨勢的觀察者和報導者,而是圍繞趨勢做一個產品 —— 選課網(www.xuanke.com)。選課網並不直接提供課程,而是所有直播課程的上游:一個課程的檢索和推薦引擎。
以下為訪談李好宇口述整理:
教育媒體做了一年多,除了希望把多知網做好以外,也一直在尋找媒體之外的機會,做一些 2C 的產品。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很多教育機構開始做直播課。從春節前後就在考慮,這說不定是一個大趨勢。
- 課才是基礎產品,直播最符合課程產品邏輯
線上教育這麼熱,但其實突破性的創新並不多,多數產品形態原來面授時代都有,只是做了些升級 —— 題庫就是原來的卷子,解答疑問(簡稱:答疑)就是助教幹的事,很多現在熱門的線上教育產品線上下時代都有原形。
那麼在教育領域,服務和收費的主體是什麼呢,一定是課,其他的東西要麼免費,要麼價格極低。
題也好、答疑服務也好,包括其他等等功能都不能脫離「課」這個主體,他們為課提供更多的附加值,或者使課的效率更高。很難說我賣幾套卷子給地,你就別來上課了,這是不可能的。這個場景線下已經驗證了幾十年,線上教育雖然是新形態,但是大趨勢跟線下還是比較接近,這是由消費心理決定的,也直接受效果和結果的影響 —— 課是提升結果最好的方式。
補充一句,並不是說題庫、答疑的產品不能給使用者提供價值,而是說,它們如果脫離了課,以獨立形態存在的價值會大打折扣,而且如果想要高附加值,可能最後也需要通過課來實現 —— 我們看到,一些題庫型產品已經開始嘗試直播課,而且收效不錯。
- 錄播時代,賺錢的是管道
教育機構做了十幾年錄播課,賺的錢大都給了管道商 —— 大家都是通過各地的管道商和分銷商來銷售學習卡,進而分成。這種形態,一是不好管控管道,容易惡性競爭 ; 二是做到一定規模以後,會被盜版盯上。
相對來講,錄播是一種可以賣進管道的產品,但直播是一種服務,教育是一個極度不標準化的東西,服務一旦變成產品就會出現很多問題。早期的錄播形態,其實就是線下課程開班,拿個相機拍一下,然後放上去,體驗不太好。但成本非常低,賣很便宜。
對於機構來說,錄播是賺不到什麼錢的,大量機構自己沒有管道的,他要搭這種管道體系,用賣學習卡或類似的方式去賺錢,尤其三四級市場,非常依賴分銷管道,管道很難掌控。
學而思網校去年已經做到一億的規模,華圖網校一年也能做到幾千萬,但是盈利空間和發展天花板非常明顯。錄播能賺到些小錢,但是很難做大。
- 直播是趨勢
為什麼說直播的時代來了呢?
以前大家不願意做直播課是因為成本太高,但現在發現,一些百人左右的班型也可以收到很高的學費,因為算是服務。部分課程價格甚至可以達到線下課程的一半,但班型更大,總價也就更高 —— 對於機構來說,直播是可以賺錢的。
例如,有個限報兩百人的直播課程,三次課,六小時就能收入二十多萬。你想想錄播課要賣多少才能賣二十多萬,而且這不是個例,我們後台監測到,不少課程賣得都非常好。
大家慢慢發現直播課是可以賺錢的,所以今年大量的傳統機構、線上教育公司,全部在往直播課上轉。新東方、環球雅思、嗨學、學而思、猿題庫等都在建自己的直播課體系,我們現在監測到的有 56 家平台,超過 200 個機構做這個事情。
對於學生來講,直播是最接近面授的線上教學形態,沒有地理限制,互動性甚至強於面授,效果有一定保障,所以也更傾向於選擇直播課程。
- 直播課的去中心化趨勢
大量的機構和平台在做直播課,平台多,品類也多,管道特別雜,用戶選擇起來就非常的難。
而且現在直播領域的去中心化非常明顯 —— 有能力生產內容的機構,比如環球雅思、華圖,慢慢從一些比較大的平台,比如騰訊課堂、淘寶同學、YY 這些平台上撤下來自己做,因為教學的整個過程都在這些平台上面發生,線上平台可以輕易的沉澱所有教學的內容和使用者資料。
這正是傳統教育機構所擔心的:對於機構來講,最核心的資產就是好的老師和課程,他們擔心受制於人,加上現在可選的技術服務商很多,所以中型以上機構都傾向於在自己的頁面做直播課程。基本上我們每天都能看到新的機構在自己頁面上開課,去中心化的趨勢非常明顯。
另一方面,相比錄播和面授,直播課程更加碎片化,多數基於知識切片,都不超過 10 個課時,用戶選擇的頻次也變高了。
管道越來越多,選擇越來越頻繁,誰來為用戶推薦更有價值的課程?這就是我們選課網希望解決的問題。
目前我們通過技術 + 人工的方式,收錄了考研、公務員考試、托福、雅思等十個大類超過 4000 門直播課程,課程覆蓋率超過 85%。每天用人工的方式,推薦給使用者最優質低價的課程,幫助用戶選擇和判斷。做這個事情,教育媒體的背景給了我們比較大的幫助,哪些老師、機構口碑更好,我們更清楚。除了主動推薦,也在慢慢建立一套用戶評價機制。
另外,和 BAT 等教育平台型的產品不同,課程並不在選課網上發生,只是跳轉到機構的頁面帶去報名,所以不管機構也好,老師也好都更願意和我合作。
實際上,我們做的是直播課程領域的流量分發,希望做直播課的「去哪兒」,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申萬報告顯示,五年後中國線上教育市場將達到四千億人民幣(近 2 兆台幣)的規模,基於課在教育環節中的地位和直播技術的優勢,直播課至少可以提供兩千億級別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