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企:行銷 Know-How 一把抓】別再把私下亂貼 FB 的行為,帶到你的粉絲團上

 

Facebook、Twitter、Orkut、Snapchat、Google+、Instagram、LinkedIn、痞客邦、BBS,社群網站已經是你生活的一部分了,是吧?仔細回想一下,在人類的歷史上,社群網站這種溝通模式真正爆炸成長並迅速普及,其實是最近的事,所以還很新很年輕!

Courtney Seiter 是部落格 Buffer(看,又是社群網站)的網路作家,他蒐集了關於社群網站的實驗研究資料,整理出社群媒體心理研究 7 大要點。看了這篇文章,就可以朝網路行銷高手邁進一大步! 

  • 現象一:寫完貼文後反悔秒刪 

有時候,寫完貼文,連照片都上傳好了,卻在送出前,感到一絲的不安,於是,你遲疑了。(完全是我把文章傳給編輯前的感覺啊!) 

其實很多人都是這樣!有些人甚至就直接刪掉,不發文、不留言了。Facebook 的 2 位員工對此發表了一篇用戶「自我審查」的行為報告,就是專看用戶沒發出去的貼文和留言。

他們花了 17 天,追蹤 390 萬名用戶的使用行為,只看發文行動,不看點擊和內容,發現有 71% 的用戶打好近況或留言後,會突然決定不送出,有些人還臨陣脫逃不只一次。發生在貼文的機率平均為 4.52 次,留言有 3.2 次,如下圖,紅色代表寫好未發,藍色則是傳送出去。

他們認為,如果用戶不太確定讀者群為何,就很容易改變心意,畢竟 Facebook 上包含了不同社交圈的人。如果只是回覆朋友的貼文,用戶留言的發出率就比較高,因為他們很清楚自己在跟誰說話。

行銷小秘訣:嘗試用人性一點的口吻發文,或是替這位「小編」設定性格,這樣可以更了解你的目標讀者。雖然他們看起來都安靜不出聲,但都是有在看貼文的喔。

  • 現象二:線上情緒會傳染

人與人接觸會感染彼此情緒,線上互動一樣傳得快還更遠!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花了 2 年,利用軟體觀察 10 億 Facebook 用戶的貼文狀況,特別是下雨天,因為雨天的負面貼文較多。

下圖表記錄了負面貼文的感染力,一座下雨城市的用戶發出了負面情緒的貼文,其他沒下雨地區的朋友也會受到影響。藍色代表受影響的程度高。結果顯示,用戶貼文的情緒和內容會在短短一天內傳到世界各地。Facebook 之後做的動態消息實驗也發現社群平台上的情緒可能有感染力。

但注意囉,正面情緒比負面情緒還具有感染力!負面貼文可以在朋友中引起 1.29 則負面貼文,正面貼文是 1.75 則。

行銷小秘訣:盡量展現陽光的一面,把快樂傳給你的顧客。負面回應要儘速處理,以免情緒蔓延;若問題無法一下子解決,建議私下處理。

  • 現象三:1 秒定形象,慎選大頭貼

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社群平台的大頭貼也勝過黃金萬兩。今年初,心理學期刊 Psychological Science 有篇研究,發現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在看到照片的 1 秒內就決定了,嗯,只有 40 毫秒。

研究員拍了好幾組大頭照,光線差不多,但臉部表情有些微差異。他們請線上受試者為照片裡的人做性格評分,包含魅力、能力、創意、外向、卑劣、智能、信任感。

同一組照片的差異不大,但受試者會因此改變像是外向或信任感的評分,如下圖。大頭照給人的觀感會影響整體形象,魔鬼就在細節裡,不要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行銷小秘訣:小地方別忽略了,可以先在大型社群平台進行大頭照 A/B testing,測試哪一張照片比較有正面效益,已經有人這麼做囉

  • 現象四:有選擇性的分享(各國皆異) 

行銷公司 Ipsos 調查過,全球有 24% 的社群平台用戶會分享線上全部或幾乎全部的連結,19% 的人則是什麼都不分享。但各國狀況不盡相同,如下圖。

華盛頓郵報指出,「過度分享」和「網路普及率」明顯相關,過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