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工程師的矽谷故事】沒把這些技巧弄熟,就別再幻想能踏得進 Google 窄門

(這篇文章是幫 RockResume 寫的,因為也順便整理了從 2007 年到現在所有「找工作」方法的心得,想說把 RockResume 服務介紹那部份拿掉後也分享在這裡,對 RockResume 有興趣的朋友就直接上去看看吧。)

人生有超過 1/2 的時間是在職場上拼搏的,最門面,最直觀了解你目前成就的溝通文件就是你的履歷。不管是找機會,還是連接 / 拓展陌生人脈,履歷一定是那幫你開路的先鋒。

這麼說吧,你今天在 Linkedin 上面敲了一位 Google 的工程師出來吃飯,想要了解 po 在 Google 徵才網頁上,他所屬團隊下的一個職缺內容,很幸運地,他同意了,於是他邀請你到 Google 位於 Mountain View 的 Google Campus 大樓 47 號共享午餐,順便聊聊細節。你上網找了你所有能夠找到的資料,模擬過他會問的問題,磨練過你相關的技巧後,單刀赴會。

自助式的午餐總是有點混亂,一開始的時候你們根本找不到可以坐下來的位置,室內餐廳整個鬧哄哄的,好不容易在草地附近找到一個不會太曬的桌子,會面剩下的時間也只有 45 分鐘了,於是你故作優雅地加快進食,旁敲側擊地詢問著他們團隊的具體工作內容與使用的工具,你們相談甚歡,氣氛好到一個不行,他對你的過去經歷非常有興趣,也真的認為你的確是不可多得的一位人才,於是會面快結束時,你問了那個你憋在心理至少一個多小時的問題:

「請問你可以幫我 refer 嗎?」

非常開心順利地,這位 Googler 想也不想地允諾了。

「Yes!」 你想,你又離夢想更近了一步。

回家後,你翻出你修過百次千次的履歷,痛恨用 Email 傳的履歷沒有辦法讓你灑上金粉與香水(千萬不要 XD),傳給你見面的 Googler。

Googler 收到履歷,儘管手上還忙著千百件工作的事,非常仗義地立刻把你的履歷轉丟給他老闆,或是人資 …

就這樣?

是的,就只有這樣!這位 Googler 畢竟不是人資,他沒有辦法掌管你履歷或是聘用的生殺大權,到此為止,他已經算是幫你幫到極致了!接下來,在正式面試開始前,你的履歷必須要單兵作戰。

你知道,根據資料顯示, hiring manager 或是 HR 平均只花 7 – 20 秒看一份履歷,如果你送進去的履歷有那麼幾個致命的瑕疵,很抱歉,前面這些超精心準備,超完美的執行到這裡就全部前功盡棄了。

我們來聊一下寫履歷時,需要注意的幾個基本要素吧!

  • 你這份履歷的目的是什麼?

送出履歷之前,再好好看看,你寫這份履歷到底是要作什麼用的?是要應徵職缺嗎?如果真是如此,這是那間公司?哪個部門?的哪個職缺呢?這個 hiring manager 看到這樣的履歷內容,會怎麼想呢?

履歷絕對不會是個通用的東西,他是個非常有針對性 / 目的性的文件,儘管有些部分的確可以重複利用,履歷的大方向卻是需要針對每個公司 / 職缺客製化的。

如果你過去是個強到世界都會因你而旋轉的網頁工程師(比如說 Rails),但是你寫這份履歷的目的卻是希望能夠轉任 Apple 的 PM,那不管你 Rails 再強,Rails 的細節都只能當作附註,證明你有技術背景,你應該要多著墨的反而是你專案相關的經驗或像是 PMP 這樣的證照。如果你想要從技術人員轉任管理職,你的履歷就應該多側重在你的溝通能力,帶過多大的團隊,如何處理部門間與同事間的合作與紛爭 …… 等。

履歷,絕對不會是可以寫一投百,重複利用的東西。

  • 格式,格式,格式

格式真的是接著目的後最重要的一環,HR,獵人頭,甚至機器人軟體都經過非常專業的履歷閱讀訓練,如果你的履歷格式跟他們習慣的方式差異太大,不用幾秒鐘,履歷就會被放進那個永遠也不會有人找得到的資料夾中,永不見天日。

如果不熟英文履歷常用的格式,你可以參考一下這個樣板,非常歡迎你拷貝使用。

另外,在英文履歷中,拼字跟文法是怎麼樣也不能錯的部分,你全都正確不會加分,但是只要有一個小地方錯誤,會立刻被打入冷宮,這就像是你把相親對象的名字寫錯一樣地令人反感,覺得連最基礎的功課都沒有作。

還有,除非你今年年資有 15 年,不然請把你所有的豐功偉業寫在一頁之內,而且字體不能小於 11。HR 與獵人頭的時間跟你的時間一樣寶貴,他們完全不需要知道你小學時畢業拿的是市長獎,或是你高中是直笛社的,請把你最精華,最相關的經歷學歷寫進那一頁美式信紙大小的文件中,一般而言,這樣大小的紙張放進最後的學歷,與近年來三到四項工作經驗的描述,外加幾個獎項證照應該是綽綽有餘的

不要浪費彼此的時間,把品質最高的牛肉端出來就好。

  • 如何讓你的履歷被看到?

這點真的要聊到台灣人最不擅長的找工作方式了。一般而言,依照「人資(HR)會有多認真看待你履歷」來看,最有效率投遞履歷的方式依序排列為下:

1. 朋友 / 熟人轉介

2. 獵人頭

3. 公司網站

4. 其他方式

熟人 / 朋友轉介其實就不用多說了,跟上述 Googler 的故事一樣,人資 / 主管通常都會非常認真對待這樣轉進來的履歷,因為經驗告訴他們,這樣轉進來的履歷轉換率最高(Conversion Rate),最有可能是個適合的人才。背後的邏輯其實也非常簡單:既然你朋友都在公司裡有一席之地了,知道公司需要什麼樣的人才了,你是他掛保證轉介紹的,應該不會浪費彼此的時間。

為了鼓勵員工大量轉介紹強者,現在大部分的矽谷公司都會支付一定程度的轉介紹費,我聽到的價錢都是 3,500 美金以上,有時候在「促銷」季節,轉介紹費會衝到一萬元美金,也就是說,員工只要轉介紹一個履歷成交,口袋立刻進帳 30 萬台幣,因此近年來只要你不差,要找到人在矽谷幫你轉介紹絕對不是一件難事

好的獵人頭通常會好好經營跟公司的關係,跟 Hiring Manager 都有很不錯的聯繫,因此透過獵人頭,你也的確能確定你的履歷不會沉默在那無垠的大海中,如果你是個人才,很多時候,獵人頭還會從過去同一公司 / 職缺的面試者經驗中,幫你準備考古題,或是先告訴你面試的準備方向,對完全不知道從那邊著手的你來說,是個不錯的服務。

大公司(比如說 Google 與 Facebook)有時候會內建獵人頭部們,也就是說他們不只坐在辦公室收履歷,他們親自下海到 Linkedin 或是部落格上面搶人,一旦被他們獵到了,基本的面試機會是絕對沒有問題的。

最後,如果你手邊真的完全沒有人脈,也沒有獵人頭能夠幫你介紹,你只能從公司網站上找到的連結或是 Email 信箱去丟了,走這條路,你就必須要跟茫茫大海中的所有履歷競爭,先通過履歷軟體的篩選,進到成山成堆的人資 inbox 中,他會很快的掃過每一篇,但是只要你履歷沒有任何一點起眼的地方,你就出局了。

聽起來已經夠糟了,但這樣至少主控權還是在你的手上,你可以控制你想去哪些公司,不想去那些公司。下下之策是你把履歷登入到人力銀行後,就呆呆地坐在家裡等公司通知,希望一流公司派專人來敲你家的門或是天大的好運終究會降臨 XD。

別傻了,一流公司的信箱中總是塞滿著比你優秀的競爭者,天大的好運也是有很多很多努力累積出來的小成功聚合而成的,而那些小小小小的成功呢?是你積極主動,(正當地)無所不用其極地去爭取的。別坐在家裡等好運了,好好出門一關關打上去吧!

朋友 / 熟人轉介靠的是人脈,建議平常的時候可以多多考慮去跟內線聊聊或是多參加一些社群聚會,認識業界中的朋友與大咖。

直接上公司網站投地履歷就完全是靠數字衝出來的,假設你的履歷能夠吸引 2% 你有興趣公司的注意的話,你投 1,000 封履歷,大概就會有 20 個面試,是個完完全全的數字遊戲(number game),不管怎樣,千萬不要登錄人力銀行後就閒閒地在家等手氣,除非你真的奇貨可居,不然來的也只是爛桃花,斬斷還嫌浪費力氣

我們期許我們哪天都能成為某領域的佼佼者,讓每個機會都迫不及待地來敲門,跟白日夢冒險王中說的一樣:屌的傢伙,是不需要去要求注意力的。

延伸閱讀:

【台灣工程師的矽谷故事】頂尖工程師的偉大航道,這三關不能不破

【台灣工程師的矽谷故事】同工不同酬,年薪 50 萬美金的工程師到底有什麼神本事?

Google 實習生親自傳授:這樣做可以增加到 Google 實習的機會

(轉載自合作 Blog:台灣工程師的矽谷故事 ; 圖片來源:opacity, CC Licensed)

Google,代表矽谷的巨頭之一,是如何貫徹矽谷精神?
矽谷精神又是什麼?從矽谷回來的人們,有他們的想法,還有心得。
一步一步告訴你該怎麼做,詳細資訊請看這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