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6 之後,首先給微軟帶來最大麻煩的就是 Firefox。
兩家的歷史淵源,可以一直追溯至 90 年代初的瀏覽器大戰。 1994 年,網景公司率先推出世界第一款桌面瀏覽器,儘管功能有限,仍然獲得重大成功,成為瀏覽器市場的絕對領導者。擔心網景影響到自己的操作系統,微軟緊急收購一家技術公司,並通過捆綁的方式來對抗網景,造成的結果就是網景的迅速覆滅,而微軟也因為壟斷而遭受指控。
然而實際上,網景並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消失,它保存的力量在原有的技術基礎上奠定了新的瀏覽器內核 Gecko,成為後來大名鼎鼎的 Mozilla Firefox,在 21 世紀初再次狙擊微軟,讓微軟猝不及防。在其發布的前幾年,人氣迅速飆升,孱弱的 IE6 地位岌岌可危,以至於微軟不得不再次啟動瀏覽器項目(IE6 成功後,微軟認為其技術已經絕對領先了,遂解散技術團隊) 。 Firefox 在 2009 年迎來了頂峰,市佔率接近 30%,彼時,還有很多用戶還在使用 XP 自帶的 IE6。
- 大魔王 Google Chromeeeeeeeeeee
但也就是 Firefox 瀏覽器最輝煌的時候,迎來了讓它逐步沒落的對手——2008 年 9 月 2 日,Google 發布了第一個 beta 版本的 Chrome 瀏覽器,這款瀏覽器基於新興的內核 webkit,這個內核脫胎於 KHTML,由蘋果倡導開源,獲得包括 Google 在內的合作夥伴支持。
作為一家互聯網公司,平台的重要性毋庸贅言,Google 一直在伺機進軍瀏覽器市場。事實上,就在多年以前,Google 和 Mozilla 達成一項合作協議,雙方在瀏覽器技術方面合作,同時 Mozilla 的瀏覽器搜索默認為 Google。為此,Google 每年向 Mozilla 支付 1 億美元,未曾想到養虎為患,Google 在 Mozilla 技術上融會貫通,構建了自己的 V8 引擎,現在,當我們查看 Google 瀏覽器版本都可以看到「KHTML,like Gecko」,不知道 Mozilla 作何感想。在 Chrome 發布的初期,市佔率一度達到 3%,隨後馬上回落到 2%,這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卻是互聯網行業一場偉大的改革,日後將會息息影響到我們今天用到的絕大多數瀏覽器、移動平台的瀏覽器。
從 Chrome 出現的那一天開始,消費者們發現了替代 IE 的最好瀏覽器是 Chrome,Firefox 就開始失寵。更要命的是,Chromium 是開源的,可以任意的裁剪編譯,由此衍生出龐大的瀏覽器產業,我們今天熟知的 UC 瀏覽器、QQ 瀏覽器無一不是來自 Chromium。 Google 打造了屬於自己的瀏覽器生態系統,完全割裂了與 webkit 的聯繫。以至於在一年前 Google 從 webkit 中 fork 出 blink 時,眾多瀏覽器 OEM 廠商都亦步亦趨的跟隨,Opera 更是第一時間宣布加入 blink。對此 Mozilla 發表評論,作為一家有著自有瀏覽器內核的瀏覽器廠商的 Opera 放棄了自己的靈魂。是的,此前 Opera 的 Presto 是一個獨立的內核,但是其渲染效率的低下和對新興技術的不良支持,被時代拋棄,現在只剩下 IE 的 Trident,Mozilla 的 Gecko,以及 Google 的 blink(蘋果繼續 webkit2),成三足鼎立之勢。
IE 背後有微軟的撐腰,份額自然不用擔憂,IE10 之後還有愈戰愈勇的跡象,QQ 瀏覽器桌面版和百度千尋瀏覽器都拋棄了雙核模式,直接調用 IE 內核,渲染速度迅速,對 HTML5 支持良好。 Google 雖然不親自出手,但是它的份額只會比 IE 更多,這不是誇大其詞,由於統計的交叉性,Google 瀏覽器實際上在 2012 年就已經超越了 IE 份額,當我們使用雙核瀏覽器的極速模式,則是對 Google 的多一次加成,在中國占有率最大的奇虎瀏覽器,其默認模式就是極速模式,而僅僅是一些網銀情況下才切回 IE。在移動平台方面,Google 全面壓制了對手,儘管有些廠商宣稱自己自主內核,但是這些內核都是基於 Chromium,所謂的自有,不過是做了一些個性的小修改,就這樣 Google 和他的小伙伴們一起佔領了瀏覽器的最高處。
而最落寞的莫過於 Mozilla,自從 2009 年,其份額就再也沒有增長,最近兩年更是頻頻下滑,原本屬於它的地盤正在被 Google 一點點蠶食,在移動方面,Firefox 幾乎沒有作為,安卓版本糟糕的速度和交互,iOS 版本則因為「靈魂」原因遲遲不著手開發。 Google 與 Mozilla 之間的合作協議於 2011 年 11 月到期,雙方沒有就續約達成一致,這將導致 Mozilla 失去最主要的收入來源。普遍的觀點是,如果 Firefox 的開發陷入停滯,那麼大部分 Firefox 用戶將會轉向 Chrome,而不是 IE。
- Firefox 的未來?
需要說明的是,我並沒有一味地唱衰 Firefox。來看這麼一個問題:面臨市佔率下滑境況的 Firefox,真的會消失嗎?
答案是否定的。
即使是不久前被拋棄的 Presto,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消失,它為 W3C 聯盟貢獻了諸多重要的標準,其中包括 CSS3,如果沒有 Presto 的話,我們今天看到網頁可能不會這麼優雅。假如沒有 Google 和 Firefox,我們就只能繼續容忍微軟的不上進了,正是因為他們的出現,才推動了互聯網的發展。時至今日,三家瀏覽器標準造就的 HTML5,是多麼偉大的成就,互聯網才迎來了更為迅速、更加便捷的時代。而事實上,對 HTML 貢獻最大的就是 Mozilla,作為一家開源社區,它從成立起就一直不遺餘力的在世界範圍內推廣最新的技術,在包容性和創新性方面,是任何一家商業公司都無可比擬的。而 Firefox 所謂的缺陷多數體現在商業推廣方面,其渲染速度依然十分優秀,但是 Firefox 擅長的,卻是任何一家都不能及的,其強大的插件屢屢被偷師,開發模式是網頁開發者的必備神器,十年如一日的優秀產品,讓 Firefox 在世界各地都有著無數的擁促。
不要小看了 Firefox 這 16% 的市場份額,Mozilla 幾乎沒有 OEM 廠商,這是它一家公司一力所為,就算 Google 比起來也汗顏,在印尼和歐洲 Firefox 更是當仁不讓的頭名,當地政府和互聯網大都是參照 Firefox 標準,與此同時,中國內支持 Firefox 也越來越廣泛了,由於其安全性,網銀的支持僅次於 IE,這麼一家有魅力的公司消失,太不可能了。
時代在不斷的發展,作為一家非盈利性的組織,Firefox 會繼續默默無名的偶有驚豔的存在於瀏覽器中,它強大的技術力量和開源的廣袤決定了它的創新力不會衰竭,但是另一方面,它實質上僅僅是一個開源的技術型組織,沒有商業性的拓展意識,注定在未來的競爭中不會脫穎。無論雲淡風輕,它都會寵辱不驚的繼續活著。我不敢假設沒有它的世界會怎樣,但我確信:這個世界也不能沒了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