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0 更新>
1. 紐約砸 411 億美元,要推 20 萬棟平價屋
紐約市長提出 10 年內要建 20 萬棟平價屋,耗資 411 億美元,其中 82 萬由市政府負擔,其餘則需要仰賴州政府、聯邦、銀行、企業等投資。(經濟日報)
2. 法國拒絕 GE 併購 Alstom,總統說「價格不夠好」(東方早報)
3. 德國拜耳耗資 142 億美元,買下美國製藥商 Merck 旗下非處方藥和消費者保健部門 (蘋果日報)
4. 西班牙四月失業人數大減,擺脫就業低迷 (大紀元)
5. 紐幣急貶
紐西蘭幣今天急貶,就因為紐西蘭央行總裁公開說:不排除出手干預匯市、壓低紐幣。(鉅亨網)
6. OECD 警告:英國房市過熱,要改變政策方針
英國房市過熱,造成不少問題,而高額抵押借款則可能引起房市泡沫化,OECD 警告:政府應該要有立即的行動。(鉅亨網)
7. 烏克蘭拿到 IMF 貸款後首先買什麼?黃金!(華爾街見聞)
8. 金磚五國 7 月將設立 1000 億美元應急資金
巴西財政部長表示:金磚五國(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將在今年七月於巴西舉行的第六屆金磚五國領導人峰會上成立 1000 億美元的應急基金。(華爾街見聞)
9. 再見了避稅天堂,瑞士承諾公開外國人銀行帳目
瑞士已承諾自動公開外國人銀行帳目,將失去歷來避稅天堂的稱號。瑞士周二在法國部長級會議中簽署《全球自動信息交換標準》,意味瑞士要結束百年來對銀行私人帳戶的保護,同時也表示瑞士 2.2 兆美元私人帳戶將完全曝光。(華爾街見聞)
- 台灣
● 交通部公布第一季數據,高、高、高啊!
交通部表示,有 12 項交通業務指標創歷年新高,包含海運、航空、觀光。(經濟日報)
● 台星經濟聯席會議,徐旭東建議:合拓第三市場
遠東集團董事長徐旭東參加「第 12 屆台星經濟聯席會議」,建議台灣和新加坡除了要有民間商界合作處理第三地市場常務性工作外,政府政府間也應該要有「常設性機構」協助雙方拓展市場。(經濟日報)
● 超夯股王大立光,成在押寶手機鏡頭
大立光的成功法門:看準趨勢、掌握關鍵技術、還要能捨。(聯合報)
● 宏達電委外代工,財長說:抱持開放態度,成本不是關鍵因素,是為了讓布局更彈性 (經濟日報)
● 群創、友達依靠 4k2k、智慧手機、車用三大高附加產品,贏韓國面板廠 (經濟日報)
● 揚智晶片 + 百一製造的機上盒,現在要推到新興市場:白俄羅斯、泰國、拉美 (經濟日報)
● 限制保險持股投票權,國泰金控李長庚:不力科技業經營
保險法修法限制保險業持股投票權,國泰金控總經理李長庚抱不平,希望外界重新討論此議題。
他認為擔心保險公司爭奪經營權,可以限制只能支持董事長或最大股東,可是一旦剝奪保險資金投票權,很多科技公司的經營權會出問題。(經濟日報)
● 銀行業積極向外擴張,金管會建議可到印度,可是 … …
銀行業積極在亞洲市場擴張,金管會主委曾銘宗主動建議可以到印度發展。業者回應會參考,但目前亞太市場布局,緬甸、寮國才是重點。(經濟日報)
● 星展研究報告:人民幣將成主流(經濟日報)
● 日月光預防性條款生效:環保連續違規、研發不准抵稅(經濟日報)
● 財政困難,立委提出的減稅方案,財政全數打回票 (經濟日報)
- 中國
● 人民幣大升,觸兩周高點!(經濟日報)
● 野村證券指出:中國房地產泡沫開始破裂 (經濟日報)
● 中國與歐美等國開始在非洲市場進行合作
歷來在非洲,中國與歐美企業舊資源往往有激烈的競爭,但這次為了分散投資風險與分擔任務,已開始摸索合作,目前像是南非和尚比亞的鐵路就由中美合作。(日經新聞網)
● 中國財政部要提高 5% 國企應交利潤比例
提高 5% 國企應交利潤比,是為了讓加強社會福利支出,緩解社會對貧富差距的不滿;通過此次調整,比例最高會達到 25%。(日經新聞網)
- 南韓
● 三星放棄 OLED 平板投資,主攻液晶電視
三星放棄投資 OLED,可能讓 OLED 發展陷入僵局;停止投資主因是因為價格昂貴造成的銷售低迷。(日經新聞網)
- 日本
● 三菱重工將和德國西門子整合製鐵機械業務
三菱重工的子公司,三菱日立製鐵機械的業務將和西門子在歐美等地的業務進行整合,並在 2015 年於英國共同設立公司。三菱出資 51%,西門子出資 49%。(日經新聞網)
- 美國
● OECD 調降全球成長預測,並呼籲歐洲央行降息抵抗低通膨(經濟日報)
● G7 將向烏克蘭提供能源協助
為了抵制俄羅斯,目前 G7 決議幫助烏克蘭提供能源協助,同時放寬液化天然氣的限制等,以此對抗俄羅斯。(日經新聞網)
● Walmart 網路銷售的成長速度贏 Amazon (經濟日報)
● Facebook 影音廣告,一天要價 100 萬美金(經濟日報)
- 歐盟
● 歐元區 4 月 PMI,3 年來新高(經濟日報)
● 歐元區 18 位財長聚會後決議,同意歐元區紓困基金「歐洲穩定機制(ESM)」明年起可直接抑制困頓銀行資金(經濟日報)
● 歐盟大量進口美國煤炭
俄羅斯影響,歐盟轉向美國大量進口煤炭,讓美國在煤炭市占率有望在進一步。(經濟日報)
大家覺得還有哪些新聞是今天的經濟大事呢?歡迎分享。
(圖片來源:samsungtomorrow,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