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毅的旗艦店就開在離積水潭醫院門口 100 米處不到的地方。
與其說是旗艦店,不如把它稱為實體店:一家殯葬電商彼岸的實體店。這家店面分三層,上層是辦公區域,中層為展示廳,下層則為實際銷售區。彼岸以線下連鎖 + 線上電商模式經營,從 2013 年 3 月 10 日開始,已經陸續在積水潭、東高地、東郊店開設三家分店。
殯葬行業的暴利事件或許偶有聽聞,但真正敢在這行的創業者寥寥。徐毅作為合夥人在創立彼岸前,曾有四年的醫藥電商經驗,此前曾創辦德生堂網上藥店,與另一位創辦人王丹類似,最終讓他們下決心創業的,還是由於親人的變故看到了行業的種種內幕。
徐毅希望能充當行業的變革者,讓殯葬行業服務更透明一些。
- 殯葬事業是新藍海
另一方面,由於風俗等因素的限制,目前殯葬行業還處於初期的商業階段,沒有品牌誕生,從市場角度,它是一個清晰的藍海:據官方 2012 年數據,北京死亡率大約在千分之七左右,以常駐人口計算便有 10 萬人,人均消費 8000 元人民幣計算,銷售額便有 8 億人民幣,以目前了解到的實際情況,應當在此基礎上再增加 50%。
殯葬行業裡較為有名的應算上最近在香港上市,毛利率達 80% 的福壽園(墓地銷售),彼岸所從事的約佔福壽園 12% 的前端服務。以北京為例,與彼岸類似的壽衣及周邊產品的店鋪約有 1500 家,在 36 家三甲醫院附近,都有類似的店鋪,大部分都處於家族經營方式,同時由於行規不明文標價,看碟下菜的強盜式文化盛行,店主們甚至擔心被員工抽水而不敢僱傭導購,兄弟間因利益反目的事情也曾發生過,福壽園 80% 的毛利,在這些商戶眼中是個笑話。
- 打破殯葬行業不成文的交易規則
據徐毅透露,殯葬行業早已有了不成文的交易規則,120、999 急救車與各大醫院達成合作,急救車只要把人送至太平間便能收取提成,而太平間由於是外包經營,除了三倍於殯儀館的日租外,還會捆綁銷售包括壽衣、骨灰盒等產品,人均消費一萬至數萬是常有的事。殯儀館雖然是國家經營項目,但細節服務上依然有不少花冤枉錢的地方。
彼岸希望做的,是把死者請出太平間,繞過醫院環節的種種高昂費用,直達殯儀館,實際上現存的 1500 多家壽衣店,都有相似的業務。彼岸在此基礎上,將價格、服務流程化,剝離護工、護士、醫生、急救車、太平間的灰色利益輸送鏈條,把價格回歸合理的層面上。即便到了殯儀館,包括在殯儀館的消費,徐毅也會通過自己的經驗讓死者家屬利益受損最小化。
- 網路殯葬產品電商,之前就有人嘗試
彼岸的網路殯葬產品電商並不是噱頭,徐毅告訴我,早期公司嘗試過開淘寶店的模式,但最後發現由於無法實現商品差異化,業務流於購買競價榜單與低價的惡性循環中,而更為打擊的是,殯葬服務一旦商品質量出了問題,對商戶信譽打擊極大,而殯葬行業有著強烈的個性化需求,諸多事宜需要當面溝通,單純的電商模式,顯然走不通。
據徐毅透露,目前透過網路來的流量已經占到銷售額的 60%,不乏在網上關注後慕名而來的顧客。而在商品保持的平均銷售價格在市場 1/3 的前提下,彼岸用了三個月時間便平衡的收支,可見模式的可行性。
- 提供完整服務以及差異化需求,維持競爭力
但這又面臨者另一個問題,在不提及風俗習慣的門檻情況下,更多的新進者進入如何保持競爭力,我在彼岸尚未上線的服務清單上找到了答案:通過增加產品 SKU(目前 1000 種)及差異化需求服務滿足客人需求。在其一條龍的服務上已包含壽衣、骨灰盒、淨身穿衣、靈車、火化安排、殯儀館聯繫,僅在骨灰安放者一欄上,便有骨灰堂、深葬、樹葬、骨灰林、太空葬禮(發射火箭)、鑽石(骨灰提取碳製作成鑽石)的服務。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彼岸還會提供心理諮詢服務,為此公司聘請了心理諮詢師,為受到心理創傷的家屬提供安撫服務。
如此看來,除了行業風俗帶來的壁壘以外,經營方式應當是相通的,最終壟斷、暴利的行業最終會被公平、透明的市場化機制所取代,彼岸這樣的變革者早晚會出現。徐毅認為,透過改變社會對於死亡的認知、徹底改變家屬料理後事的體驗,這是彼岸的價值所在。不過,萬事起頭難,彼岸所從事的殯葬 O2O 電商,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門檻:招人難。最近業務的發展之快始料未及,徐毅的公司缺少各種技術開發與基礎服務——包括淨身穿衣、守靈等服務,時常需要自己親自上陣。
延伸閱讀:
你做的是「真的」O2O 嗎?當不成行業破壞者,稱不上 O2O 服務者
用 App 寫遺囑:這是我最愛的杯子,我死了以後就把它留給你了(淚)
(本文轉載自合作媒體《Ping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