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預測貨幣化將在五年後或是十年後實現。為了接下來的 100 年,要建立長遠發展的公司。」

在三個月前,華爾街日報的訪談中,WhatsApp 的共同創辦人 Jan Koum 透露「沒有出售計畫、進行首次公開發行募股、退出此產業或是獲得新資金。」

Facebook 今天宣布, 用 190 億美金天價買下 WhatsApp 。

「老實說,如果要賣,這間並不是個難賣的公司。但如果你看看今日領先的網路公司,像是 Facebook、Google、Yahoo 及 Twitter,他們不賣。因為他們一再地堅持要為使用者創造一個極好的產品。」

在一月時,Koum 如此告訴 Wired 的 David Rowan。

  • 為什麼 WhatsApp 會成功?

紅杉資本的合夥人Jim Goetz(編按: 紅杉資本投資 WhatsApp 的主導人。)和大家分享一個 WhatsApp 成功的重要關鍵:「專一」。

是什麼使 WhatsApp 一夜成名?其實就是這張便利貼內容所秉持的精神。

WhatsApp 的 CEO,Jan Koum 桌上就貼著合夥人 Brian Acton 寫給他的便利貼,「No Ads! No Games!No Gimmicks!」簡單來說,如果 Skype 打造的是獨一無二的 Video Call 體驗,WhatsApp 打造的就是純粹的 Messaging 經驗。

「我們注重使用經驗的品質、速度以及可靠性,雖然沒有很炫麗的介面,但是最重要的是,使用者會十分依賴它。」

早在十一月時,Koum 與 Financial Times 訪談中說到。

工程師不需花時間煩惱資金運作、也不用發展新產品、新遊戲,因為所有使用者只需要每年花一元美金。使用者也不用再擔心個人資料外洩,你不需要申請使用者帳號和密碼,因為 WhatsApp 只需要你的電話號碼作為身分認證。這使得 WhatsApp 在行銷方面一毛錢也沒花到。

一位工程師需要負責 1400 百萬的用戶,為了打造完美的 Messaging 功能,WhatsApp 的工程師使用 Erlang 跨越七個平台,一天可以處理數億封訊息,他們保證使用者 99% 的時間,WhatsApp 都正常運作。

  •  450, 32, 1, 0 四個數字告訴你 WhatsApp 的來龍去脈

剛說了這麼多,其實 WhatsApp 就是 450, 32, 1, 0。

450,WhatsApp 擁有 4.5 億活躍用戶,其實遠在九個月前,他們就擁有 2 億用戶,早就遠遠超過 Twitter 的用戶。每天都有大約 1 00 萬人下載使用 WhatsApp,然後成為死心塌地的忠實粉絲。

「我們提供了一個,不論是 email 還是電話,都無法與之抗衡的,豐富使用者經驗及親密的溝通方式」,在 2012 年 12 月,Koum 和 New York Times 這麼說。

32,以世界頂尖科技公司的標準,WhatsApp 也很強。雖然只有 32 個工程師,一人要掌管 1400 萬用戶,使用者數量驚人,但他們的服務品質依然穩定。

1,WhatsApp 的唯一精神:專心打造純粹的 Messaging 經驗。沒有廣告,沒有遊戲,Facebook 也保證會繼續秉持這樣的精神。

「我們確實有一個宣言,『反廣告』」,根據德國通訊社 DPA 於 2013 年 4 月的報導,「我們為此感到自豪,畢竟誰喜歡廣告?」、「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斷的被廣告轟炸,而且我們認為智慧型手機並不是一個放送廣告的管道。」

0,比起其他競爭對手,WhatsApp 在行銷上一毛錢都沒花。完全沒有成本的耗損,行銷全來自滿意的使用者互相推薦。

也許就是 WhatsApp 這樣「專一」的精神,成功吸引到了大金主 Facebook 的喜愛。

「這將改變什麼呢,對使用者來說:完全沒有。」今天在交易消息傳出後,Koum 在公司的 blog 中寫下。

WhatsApp 50 名員工創造 190 億美元的價值

WhatsApp 員工只有 50 名(規模甚至比不上一間超市),卻能創造出 190 億美元的價值。相信大家都對「科技力量改變勞動市場、所得分配的現況有所理解,但 WhatsApp 被收購一案,還是讓我對科技展現的力量感到不可思議。

(資料來源:Quartz ;圖片來源:Sequoia Capital; abulhussain, CC Licenc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