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TechOrange》辦了第一場的 3D 列印講座。工研院林副理分享了未來積層製造的發展與機會,還帶了好幾個利用 3D 列印機印出的精緻作品;達梭從 3D 設計軟體 CATIA 開始講至 3D 列印技術,最後的壓軸──震旦集團,則帶來新發表的 3D 印表機現場印製,同時講述了 3D 列印的新服務模式。

有了基本的理論架構,也知道一些好用的軟硬體工具,但到底該如何開始、怎麼使用?了解了 3D 列印,而那些所謂的 Maker(自造者)是誰?Maker Space 能做些什麼?我該如何進入?

在知曉 Maker(自造者)、Maker Space 前,請先花幾分鐘,回顧、了解「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的歷史與現況:

  • 何謂「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

易用、省錢、以及人們對於手作持續不斷的興趣,讓「自造者運動」快速成長,而這個「關於自造的大眾化運動」,正對世界造成出乎意料的影響。

在此之前,你可能覺得「自造者運動」是個複雜議題,但它其實指的就是:利用拼湊、DIY 方式手做機器人、電子、軟體、工業設計,甚至是生物學的運動。它得名於 2000 年開始,由 DIY 聖經「Make」雜誌所舉辦的「自造者展覽 (Maker Faire)」活動。初期參加者多為 Make 讀者的電腦玩家,現在這個活動在世界各地舉辦,遠至中國和非洲。

自造者們會利用 DIY 的裝備作為基本軟硬體,再利用 3D 印表機打造自己想完成的東西。當人們可以自己動手做出客製化的貓咪餵食器,為什麼還要買大眾化、用機械製造的同類產品?

  • 大企業進入「自造者運動」、Maker Space 加速新產品的誕生

學術界、業界和投資者都注意到這個運動。大企業甚至進入「自造者運動」,大力投注資金支持。雖然目前,企業還難以馴服這些保有高度獨立精神的自造者們,但相信這會是一個好的開始。

「自造者運動」不僅創造出有趣的藝術、T 恤、手環、或在以物易物交流會上出現的個人手作物,它同時也催生許多改變世界的新產品。而每項產品的出現,除了因自造者能用便宜的價格獲得強有力的生產工具,同時也要歸功於鼓勵自造者設計的平台(Maker Space)的蓬勃發展。目前已有越來越多成功且創新的硬體公司從 Maker Space 起家,如:Square、 MakerBotEmbrace 等。

在了解自造者運動(Maker Movement)之後,你是否對 Maker(自造者)、Maker Space 有了多一些的認識?

腦中還盤旋著幾個疑問尚未釐清?

沒關係,第二場 3D 講座專屬 Maker 場!《TechOrange》邀請被喻為台灣 3D 列印領頭羊的 Maker —— 闞凱宇、Maker Space —— FabCafe Taipei 的創辦人黃駿賢,還有生產目前世上,堪稱最經濟實惠的 3D 列印機 —— Makible 的共同創辦人 Jonathan 來進行分享。

如果你也抱有設計的理想、具有自己製造的熱情,卻不知從何開始,快來聽聽專家們的醍醐灌頂!

了解更多 TO Startup Mixer #13 ~ http://goo.gl/o4vo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