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bs 是 Sony 的大粉絲,曾密謀把 OSX 放在 VAIO 上

我們時不時會聽到有人說蘋果和 Sony 很像,這兩家分別來自東方和西方的科技企業,對設計有相同的執著。

不過其實這並非偶然,因為眾所周知,蘋果創辦人 Steve Jobs 是一名忠實的 Sony 粉絲,這兩家公司,也曾有過一段鮮被提及、卻是輕鬆愉快的合作關係。

  • 幾乎搭載 OSX 的 VAIO 電腦

 Sony 於上週正式宣布,將旗下個人電腦業務以及 VIAO 品牌出售給日本投資基金公司 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 ,但對 Sony 來說,放養沒肉可吃的 PC 業務,也許更符合近年來公司逐漸向移動設備方向傾斜的運營方向。

和許多 Sony 產品一樣,VAIO 不僅是一樣工具,它外形漂亮,設計考究。作為一款運行 Windows 系統的個人電腦,在近年需求走向疲弱,產品低價化與同質化嚴重的 PC 市場,「堅持設計」很難再是一個賺錢的選項

有人可能會說:“如果 Sony 的機器能運行蘋果的 OSX 系統,將是最佳搭配。”是的,你們想得沒錯,至少喬布斯曾經也是這麼想的。

如之前對「Marklar 計劃」的報導,讓我們得知喬布斯曾想勸說 Sony ,讓其個人電腦 VAIO 搭載 Mac OSX 操作系統。

近日,報導矽谷新聞長達二十載的日本記者林信行則揭示了這件往事的更多細節,不過這次是從 Sony 的角度出發。

據 Sony 前總裁安藤國威在訪問中回憶,2001 年末他正在夏威夷度假,在高爾夫球場上,Jobs 與幾名蘋果高層,正捧著一部運行 OSX 的 VAIO 電腦等待與 Sony 進行談判。那一年,OSX 上市,這是 Jobs 回歸蘋果後第一款重量級操作系統。

蘋果早在 1997 年已收回了「克隆 Mac」的授權,但當時由於公司內部的「Marklar 計劃」,蘋果正密謀將 OSX 遷移到 Intel 的 X86 平台上。正在 Jobs 猶豫之際,一名蘋果工程師只用了一個晚上,就將 OSX 「移植」到一部當時最頂級的 VAIO 上。

當然 Jobs 選擇 Sony ,並非只是出於一直對該品牌的信任。 Sony 在 VAIO 上的確引入過多個破天荒的設計(如經典的 505 系列),可以說 VAIO 曾是最出色個人電腦代表之一。即使在今天,一部 13 吋的 VAIO Pro 筆記本電腦,重量甚至不比 11 吋的 MacBook Air 重,這是 Sony 對設計的執著。

以上,就是 Jobs 出現在夏威夷的理由:至少在蘋果有能力推出 X86 版本的 Mac 之前, Sony 是唯一一個有資格使用 OSX 的品牌。

安藤國威表示,當時他個人也非常欣賞 Jobs 在 1998 年發布的全新 iMac,而且 VAIO 與 Mac 在一定程度上兩者的設計哲學非常相像,比如蘋果在 1991 年推出的 PowBook​​ 100 ,就是由 Sony 參與設計與製造。

但是這個計劃止步在錯的時機。當時不足五周歲的 VAIO 品牌正在起飛,團隊對 Windows 環境剛剛熟悉,面前有更多事情等著他們。對於適配前景未卜的 Mac OSX,VAIO 團隊認為不值得。

  • Steve Jobs 根本是個「索粉」

蘋果和 Sony 有過多次合作。例如 1984 年第一代 Mac 上使用的就是 Sony 的 3.5「軟盤驅動器」。1991 年蘋果的重量級便攜電腦 PowerBook 100,也得到 Sony 工程師團隊協助設計和製造。後來鮮為人知的,是 Sony 在 MD 隨身聽上廣泛使用的 ATRAC 音頻格式,是得到蘋果 QuickTime 團隊幫助確立的,甚至 Sony 當初部分的 Cybershot 數位相機項目,也看到蘋果工程師的身影。

因此 Mac-VAIO 合作破裂,並沒有為蘋果與 Sony 的合作畫上休止符。在 2004 年,Jobs 在 Macworld 上發布影片編輯軟體 Final Cut Express 時,就請來安藤國威上台介紹 Sony 最新的高畫質攝影機,在旁的 Jobs 頑皮地舉著 Sony 的攝影機充當 camera man。

當 Sony 推動藍光標準時,蘋果成為其中一員。按照 Jobs 的話就是,兩家公司存在友好的競爭,但一直以來通過合作互補不足。

Jobs 年輕時非常喜歡 Sony 。

眾所周知,他崇拜 Sony 的創辦人盛田昭夫,無數次拜訪過 Sony 總部。而安藤國威也表示,當年盛田昭夫非常喜歡兩個來自美國的年輕人,一個是流行天王邁克爾·傑克遜,另一位就是蘋果創辦人 Jobs 。

宏觀上,Jobs 學習過 Sony 的生產線、Sony 的製服文化;微觀上,Jobs 將那台盛田昭夫贈予的 Walkman 隨身聽,反覆徹底拆解研究。甚至在 1998 年發布全新的 iMac 前,Jobs 曾打算將產品命名為 MacMan,以彰顯這款產品對蘋果的重要性,就如 Walkman 對 Jobs 一樣。

在後來的蘋果 – 三星訴訟案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蘋果內部的 iPhone 原型機上打著的是 Sony 的 logo,Jobs 當時對團隊的要求是,如果你是 Sony ,你會怎樣設計一款讓人心動的產品。

援引前蘋果 CEO John Sculley 一句話,來概括當時取經的 Jobs :

Jobs 當時的目標是 Sony ,他的蘋果不是要做下一個 IBM,也不是下一個微軟,而是下一個 Sony 。

1999 年盛田昭夫去世,Jobs 在一個 iMac 的活動上公開紀念了這位 Sony 創辦人。

2005 年,Jobs 在巴黎一家 Sony 專賣店把玩一款 Walkman(來源:Engadget

諍友

作為一家企業的掌舵人,Jobs 對 Sony 這名對手的產品表現出異常的執著。

和盛田昭夫、大賀典雄、出井伸之等上一代 Sony 領導層一樣,安藤國威也和 Jobs 有頗深厚的個人交情。Jobs 時不時會造訪 Sony ,甚至不會放過任何一件 Sony 推出過的產品。頗難得的是,Jobs 會當面對著 Sony 高層提出對產品的意見。

例如數位相機,可能當時這還是一個與蘋果沒有競爭關係的領域,Jobs 非常喜歡 Sony 的 Cyber​​shot。安騰表示因為喬布斯, Sony 推出了第一部內置 GPS 的 Cyber​​shot 數位相機。Jobs 有一次拿著一款 Cyber​​shot 對安騰說,「如果這玩意內置 GPS,它就會變成我不離身的設備了。」

對於 Jobs 的意見, Sony 方面也持珍惜的態度,安騰回憶道當時他會經常向 Jobs 展示一些來自 Sony 的最新產品,並聽取他的看法。甚至 Sony 發布 PlayStation Portable(PSP)時,Jobs 親自向安騰抱怨為何 Sony 仍使用光碟這樣的介質,實在太過時了。

在公開場合,蘋果也不少提及 Sony 的產品,但並不是每一次都是讚口不絕。例如在 2008 年發布第一代 MacBook Air 的時候,Jobs 曾拿出 Sony 的 VAIO TZ 作為例子,在演示中,這部當時高達 2000 美元的頂級個人電腦,給人感覺被 MacBook Air 打得滿地找牙。

淡暗的友誼

Jobs  曾對 Sony 的零售業務抱有濃厚興趣。在 Sony 創始人盛田昭夫自傳式作品《索尼的故事》中提到,當時為打入美國市場,盛田決定舉家移居紐約,觀察美國人的生活。最後他決定重金在紐約市中心開創 Sony 自己的產品形象店,也就是後來的 SonyStyle。

有一次,Jobs 問安騰為何 Sony 要擁有自己的零售店。安騰引用了盛田昭夫的話:「是的,零售商會銷售我們的產品,但他們不會向消費者傳達產品的理念,這也是我們的零售店會做的事情。」安騰相信,Apple Store 的理念當中就有索尼的成分。

但是近年來,蘋果與 Sony 的關係已變得疏遠。外界認為,這是一方面由於 Sony 高層在 2005 年的重大人事變動,CEO 由愛德華·斯丁格擔任,這位外國人 CEO 並沒有繼承這段關係。另一方面,隨著蘋果的強大和日益威脅到 Sony 的利益,雙方保持太親密的關係也變得不再現實了。

刻有「SONY」字樣的 iPhone 原型機(來源:The Verge

延伸閱讀:

為什麼 Apple 不會變成下一個 Sony 的五大原因
緬懷科技巨擘:Steve Jobs 造就矽谷歷史的六個關鍵性格

讓 Steve Jobs 成功、再成功的創業六大心法

(轉載自合作媒體《ifanr》)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