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編按:Daniel Terdiman 為 CNET News 的資深記者。CNET 是位於美國舊金山的網路媒體,主要報導科技新聞。
從前想租五部影片來看,就得付五部片的租金、若想聽十張專輯,就得買十張唱片,但自從有了 Netflix、Spotify 和 Rdio 等服務後,想一次吃到飽就變得簡單多了。而近年來,就連電子書也出現了類似的吃到飽服務。
位於紐約的 Oyster 就是電子書吃到飽的始祖之一,只要月付 10 美元,就能無限次閱讀超過十萬本書,其中還不乏 HarperCollins、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等知名出版社的暢銷書籍,也因此為 Oyster 贏得了「Netflix of books」的美名。
創辦人之一 Eric Stromberg 接受了 CNET 的訪問,來聽聽 Oyster 是如何成立、運作及發展獨特優勢的吧!
《CNET》:Oyster 這項服務的靈感來源是?
Stromberg:我從小開始就很愛讀書。每天回到家,父親總會問我今天讀了哪些課內及課外書。雖然我跟許多人一樣,在高中時著重於課內書,但當我升上大學之後,我重新愛上了休閒類書籍。2012 年的某天晚上,在和我的良師 Chris Dixon 長談後,我便有了 Oyster 的靈感,也很期待將我的興趣及擅長的科技領域工作結合。
此外,Spotify 和 Netflix 也帶給了我一些靈感。我很佩服它們改變了人們的消費習慣,讓大家只要付費一次便可以輕鬆享受各種服務。這一點大大地影響了我和另外兩位 Oyster 的共同創辦人。
《CNET》:尋找合作的出版社時,是否有遇到困難?
Stromberg:自從公司開始營運一年後,世界潮流已改變了許多。自從發現讀者對於電子書的熱烈回應後,出版社的反應也有所改變,不過在早期營運時,我們的確要花時間找出哪些出版社願意率先嘗試 Oyster 的營運方式,並相信這將會是出版業未來的趨勢。
《CNET》:出版社將如何從中獲益?
Stromberg:我們試圖建立一個永續的經營模式,讓讀者能夠讀到好書,也讓出版社及作者能獲得收益。目前我們直接與出版社及聚集資料庫廠商(aggregators)合作,只要用戶閱讀某本電子書,我們就會根據該電子書的定價來支付該出版社。
《CNET》:作者將如何獲益?
Stromberg:我們是直接與出版社合作,因此作者的酬金將由出版社負責支付。
《CNET》:對於每個月要花超過十美元買書來讀的人來說,當然會覺得 Oyster 很划
算,但你們要如何吸引那些每個月沒讀這麼多書的人?
Stromberg:有的超級讀者每個月會讀五到十本書,但有的人一整年才讀少少幾本書而已。一般人可能一年大約會讀五到六本書,但他們其實心目中有五十本想讀的書。我們的目標就是縮小這之間的鴻溝,希望能降低接觸新書的難度,讓大家一年閱讀十五本左右的書。
《CNET》:市面上還有 Scribd 等許多其他電子書服務。Oyster 有什麼與眾不同之處?
Stromberg:我們在 Oyster 的設計與功能上傾注了大量心力,而我們的用戶也對於使用者經驗給予了許多正面的評價。另外,我們相信 Oyster 擁有目前市面上最棒的書庫。我們是率先與前五大出版商之一的 HarperCollins 合作的公司,而且還與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Melville House、Rodale、Smashwords、Perseus 等上百間出版社合作,每個月不斷推出最新的暢銷書籍。
此外,Oyster 就坐落於出版業的中心--紐約。因此,我們可以與各出版社建立穩固的企業關係,也可以輕易地與合作夥伴面對面討論合作事宜,這對我們的產品無疑是一大幫助。
(資料與圖片來源:《CNET》)
美國的電子書平台 Oyster 是開啟電子書包月「讀」到飽服務的始祖之一,出版社為什麼願意接受 Oyster 這種做「賠本生意」的合作案?
各產業都在數位化,傳統出版業除了出現 Oyster 這樣的變形種之外,還有什麼我們意想不到的商業模式正在孵化?
TO Startup Mixer #15「出版業到底會不會被服貿摧毀?」除了談出版被毀滅的可能,更和你分享出版業就此浴火重生的機會,快來報名活動:http://goo.gl/3TweW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