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第一筆電子商務交易紀錄誕生於 1984 年,商品是?

2013 年,全球的網購總額高達 1.25 兆美金,光是一個聖誕節折扣,網購品牌 ASOS 的營業額就可以上漲 38%;知名精品品牌 Burberry 最新財報也顯示,此季營業額能夠上漲 14% 部分原因也可歸功於網路購物。網購事業這麼發達,從衛生紙到 Burberry 包都可以在網路上訂購,你還記得第一次上網拍賣買什麼嗎?又是什麼時候網購開始竄起,到現在演變成人人搶食的網路商機大餅?

所有現在的便利科技,都曾只是前人腦中的幻想,而在前個世代裡,對於科技的想像看起來粗糙又戲謔。在電影《回到未來》裡看起來瘋瘋癲顛卻製作出時光機的怪博士;或是 1982 年《銀翼殺手》中, 2019 年的未來世界場景,一切特效都是人工製造、沒有 3D 動畫特效,我們看來荒誕的「科技」,卻是當時人們內心中所期待的未來。

其實,科技演變不就都是這樣來的嗎?有時是當時人們技術還不足以讓夢想成為現實,也有可能是創新的概念還尚未被提出。直到現在大家在討論的 Google Glass、比特幣、3D 列印或是智慧假髮,你可能以為這是這兩、三年的事情,其實哪項不是早在幾十年前就有人提出的概念呢?容我提醒,3D 列印在《侏羅記公園》電影內就有出現過。(看到電影內演員利用 3D 列印來製作恐龍骨頭真是讓我感到驚訝)

就連 Facebook 剛發起時,也只被認為是「大學小伙子聯誼軟體」;Snapchat 更是被認為只是拿來傳色情圖片的下流工具,英文中甚至還創新字,sexting(sex+texting)專門描述傳送色情圖片的行為。1992 年無線電話,也就是現在的手機,被 Intel 總裁 Andrew Grove 說成吃飽太閒的幻想;也的確最早期的手機「大哥大」、「小海豚」重的足夠拿來黑道火拼,接下來一路伴隨我們長大的 Nokia 3310、Sony Ericsson、智慧型手機開始漸漸取代大家對於通訊的想像。

  • 世界上第一次網購:只有 8 本書讓你選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 NPR 放上一則記者 Robert Krulwich 在 1984 年嘗試網路購物的廣播片段,這可是史上第一筆網路轉帳付款的紀錄,整整比 Amazon 早了十年,雖說酷是酷,可若是就現代網購標準來看,鐵定讓你翻白眼。

回到 1984 年電腦根本就還不普及的時代,這筆線上交易是佛羅里達一家名為 Viewtron 的網路公司的創意。首先,消費者要在家中設置一台 600 美元的機器,這台機器幾乎像家庭電腦一樣,有鍵盤、螢幕提供「網購」功能,若消費者想要享受尊榮購物服務 (到底會有多尊榮呢?) 的話,還要每個月多付 12 美元的費用。

美國公共廣播電台 NPR 記者 Krulwich 直呼這太不划算了,他說:「我才不要花錢買 Sears 的網購目錄咧。」(註:Sears 為全美百貨零售商。)

到底要怎麼在 1984 年時網購呢?Viewtron 的接線生會引導消費者進入購物程序,什麼都買的到,什麼都不奇怪,演唱會門票、家庭娛樂休閒設備、雜物、甚至連熱氣球之旅都買的到。當消費者選定購物類別「一本平裝書」後,類別裡只剩 8 本書外加 2 本年曆可供選擇。

在廣播中,一名分析家在記者抱怨怎麼只有 8 本書的時候,為聽眾做了非常理性的分析:「你要知道,這間公司的創意與技術都只是在草創初期」,如果這項科技發展愈趨成熟,理論上購物選項會成長至無限多。

  • 1984 年的分析家對於「未來」的想像:5 -10 年,人們會意識到這是一個多麼不一樣的購物方式

選好他想要的商品 ,就會進入付款程序。其實付款程序的功能與現在差別不大,提供信用卡資料、取消購物功能、還能在備註欄寫下特別需求,全部填好後,交易就完成了,只不過當時無法收到 email 購買確認,顧客真的會收到一封紙本確認信。

在 2014 年回味這則廣播其實非常有趣,我們可以檢視當時大眾對於未來生活有什麼想像,又有什麼是已經成為現代生活的一部分。而且廣播中這名分析家真的精確點出網路購物對於現代的重要性:大家不一定要往梅西百貨、家樂福、Sogo 擠,上網訂購就得了。

分析家表示:「要再過 5-10 年,就會有更多人意識到這是一個多麼不一樣的購物方式,但對他們來說,屆時想靠網路購路賺錢還不太可能。」

不知道當時 Amazon 創辦人 Jeff  Bezos 有沒有坐在收音機前聽呢?

  • 延伸閱讀:

【創市際 IX 專欄】台灣網購市場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品牌沒有只做線上或線下的選擇,eBay:不能忽略實體服務!
消費者都在網路上等你啊!4 個你應該經營電子商務的好理由

(資料來源:Pandolily;圖片來源:IntelFreePress,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