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商業周刊每週精選】比特幣持續升溫, 背後有大批信眾追隨

《TechOrange》與《彭博商業周刊》繁體中文版,共同選編,每週與紙本雜誌同步刊載最新科技主題文章。如果你覺得,不只科技,全球經濟、產業企業、政治政策或金融市場等,你都希望在台灣可以看得到,請告訴我們,我們會盡全力滿足需求。因為我們相信,讀者想要讀什麼,不是由政府或媒體背後的資金判斷的,而是由讀者自己決定的。

弗利金傑(Joel Flickinger)的家位於加州奧克蘭的山坡上,屋裡到處都是嗡嗡作響的定製電腦設備。一進門,在一個一般家庭可能會用作書房的房間裡,他在壁爐旁邊放了一張桌子,上面擺著一個巨大的顯示器,左右兩邊的電線連著兩台電腦主機,每個主機大約是一箱啤酒的大小。弗利金傑花了兩萬多美元購置這些設備以及放在地下室的一部速度較慢的電腦。這些電腦連續不停地運轉,發出的熱量足以讓屋子保暖,每個月光電費就高達 400 美元。屋子裡沒有什麼裝飾,只有一些手寫的激勵性報事貼:

「我輕鬆賺錢,」一張報事貼上寫道。
「財源滾滾。」
「我是搖錢樹。」

37 歲的弗利金傑是一位軟體工程師和 IT 顧問,他這些天幾乎從不出門。他是一個全職比特幣礦工。

比特幣是令電腦狂人瘋狂、令自由論者受到啟迪、點燃經濟學家熱情的數碼貨幣,經濟學家對這種由數位 1 和 0 製造出來的貨幣的價值爭論不休。比特幣的信徒們狂熱地關注著價格的波動,就像球迷關注大學美式足球賽比分一樣。各種替代貨幣新創公司獲得跟風投資本金的慷慨解囊,同時夢想家們滔滔不絕地談論著這種不受政府控制的貨幣有可能改變世界。矽谷自然是比特幣狂熱的中心。一個名為「Arisebitcoin」的宣導性組織最近在灣區豎立了 40 個公告板,上面寫道:「革命已經開始⋯⋯你站在哪一邊? 」

跟真正的貴金屬一樣,比特幣的供應是有限的 —— 它們必須被「挖」出來。但是和貴金屬不一樣的是,挖礦完全由電腦進行。礦工在他們的電腦上設置一系列複雜的運算,來計算和驗證全球其他比特幣持有者的所有交易。如果某個礦工的電腦在其他人之前完成這些運算,解決了一道複雜的數學題,那麼他就能獲得 25 枚比特幣作為報酬。這份工作很不錯:現在每枚比特幣的價格上漲到近 1000 美元,相當於 10 分鐘左右的時間就能賺 2 萬 5000 美元。至少在目前來說,比特幣礦工這個職業能夠靠出賣苦力致富。

過去六個月來,比特幣的價格曾飆升、插水、再次飆升—並且不斷上漲,使得挖比特幣礦成為了最狂熱的技術領域之一。數以千計像弗利金傑這樣的創業者投下賭注,賭自己運用這些複雜電腦系統的能力將使自己致富—並且可能同時創造一個新的世界秩序。

弗利金傑是一個名叫「給我比特幣」(Give Me Coins)組織的成員,這個組織將成員們的電腦運算能力聚合起來,有較大的機率可以首先驗證交易和解決加密問題。他的設備目前佔到總運算能力的 10%左右。

他每天早上做的第一件事是查看他的挖礦機器的溫度。處理晶片在比較熱、但又不過熱的溫度下運算速度比較快—最佳溫度是攝氏 73.5 度(華氏 164.3 度)左右。弗利金傑喜歡挑戰極限,他說有時他會用紙堵上機器的排風口,從而讓溫度上升。「這是賺錢的正經事,」他說,他過去幾個月來通過挖礦和其他交易賺了 100 枚比特幣。他估計自己最快的兩部電腦今年每部可以賺到 15 萬美元。「這要花很多時間,但我沒有孩子。我沒有生活。我有一隻貓。」

比特幣系統 2008 年由一位自稱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的神秘人物創建。直到今天,也沒有人知道中本聰是男是女,但幾乎沒有人否認這個發明的獨創性。以前也有人發明過數碼貨幣—比如 DigiCash 和 Bit Gold—但從來沒有大獲成功。中本聰汲取了這些數字貨幣設計理念的長處,用精巧的技術將所有理念糅合到一起。比特幣最大的成就就是解決了無邊界數碼貨幣長期以來存在的問題:沒有政府監管或中央數據庫來跟蹤交易,如何預防欺詐?

中本聰的解決辦法有兩個重要部份。首先是在互聯網上建立公共帳目,這是驗證所有比特幣交易和杜絕作假的一個方式。每當有人購買比特幣或者用比特幣交換其他貨幣,所有運行開放源比特幣軟件的人都會獲知這筆交易。有些使用者運行一種高度專業化的比特幣軟件,這就帶來中本聰解決方案的第二部份:挖礦。比特幣礦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既是公共帳目的維護者,又是這個虛擬貨幣供應的擴大者。還有一個特點是:比特幣系統確保貨幣供應逐步擴大。全世界範圍內可挖比特幣的最大數量目前是每 10 分鐘 25 枚。這就像一個世界範圍的數學競賽,每小時重置六次。一共有 2100 萬枚可能的比特幣;目前約一半在流通。最後一枚比特幣預計最早會在 2140 年被挖出。

中本聰的謎題一開始很容易解決—類似於在一個數字乾草堆中搜尋一些超長的數位,數位前面是一連串零。礦工使用標準的手提電腦和桌上型電腦來完成運算並掙得比特幣。比特幣的開採和交易量很小,並且相對隱秘。比特幣在網上非法毒品黑市「絲綢之路」(Silk Road)上成為了一種普遍的支付方式,從而受到關注,並且受到文克萊沃斯(Cameron Winklevoss)和泰勒(Tyler Winklevoss)兄弟等名人的熱捧,這對孿生兄弟跟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打官司令這件事更加出名。網上婚戀服務網站 OKCupid、荷蘭的一家咖啡館以及布蘭森(Richard Branson)的 Virgin Galactic 都已接受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現在溫哥華已有一部比特幣自動提款機,下一部計劃投放在香港。

隨著比特幣越來越紅,礦工也越來越多。但由於中本聰謎題的設計就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難,解決這些謎題所需的運算能力也要不斷升級。到 2010 年,這些謎題對普通的桌上型電腦來說已經太複雜了。礦工需要裝有快速圖形處理器的強大系統,這種處理器一般用來玩高端遊戲或進行複雜的科學研究,或者他們需要同時用幾十部電腦來分工合作。

比特幣的發明人 2010 年年中在互聯網上銷聲匿跡,不知他是否能夠預見去年所發生的事。比特幣價格暴漲,從去年 7 月的每枚 100 美元飆升到 10 月的 200 美元,截止本月已突破 1000 美元。經濟學家克魯格曼(Paul Krugman)以及很多歷史批判主義人士認為,比特幣只不過是最新的投機狂潮,跟 17 世紀荷蘭的鬱金香熱同樣荒唐。但無論如何,礦工還是層出不窮。並且出現了一個專門面向礦工的微處理器製造行業。無論比特幣的命運如何,挖礦競賽的一個後果可能就是產生速度更快的晶片。

2013 年 7 月,一位自稱「Bitfury」的匿名電腦達人提出了一個為比特幣挖礦度身定製的晶片設計。人們對 Bitfury 知之甚少;據他的合作者說,他是一個極其聰明的烏克蘭人,現在住在俄羅斯,自學微處理器工程,在自家的廚房設計晶片。

來自西雅圖,歷經了多次創業的卡爾森(Dave Carlson)說, 他是在一個專門討論比特幣的網上論壇第一次遇到 Bitfury。卡爾森和 Bitfury 在一位波蘭投資人的支持下,創辦了 MegaBigPower 公司,以每部 1 萬 1000 美元的價格出售基於 Bitfury 晶片的電腦。卡爾森說,他從來沒有跟他的合夥人見過面,「我們有一次在 Skype 上交談,兩個月都沒有關閉視窗,」卡爾森說。

卡爾森還營運著一個據他稱是北美最大的比特幣礦,一個設在倉庫裡由 Bitfury 設計的挖礦機器。在這個位於美國西岸西北部(他要求本文不要披露具體地點)的倉庫裡,一排排的比特幣挖礦電腦擺在廉價的金屬架上。地上的工業電扇使機器保持冷卻。卡爾森說,他每天開採 100 到 300 枚比特幣,他都留在手裡,因為他相信比特幣的價值只會上升。

卡爾森計劃向其他比特幣狂熱愛好者出售 Bitfury 的高性能挖礦機器,每個礦最高收取 100 萬美元,一個礦每天可以產出價值 15 萬美元的比特幣。他需要錢。他仍在填補以前廣告公司創業失敗的損失。但他仍不願意沽出他的比特幣。「我看好比特幣的漲勢,」他說。

德卡斯楚(Eduardo de Castro)2013 年初創立了比特幣挖礦公司 HashFast Technologies。去年 9 月,德卡斯楚坐在加州山景城一家咖啡館裡,他顯得很狂熱:他家前一天晚上失火,但只有在被問到他胳膊和臉上的膠布時,他才不以為然地提到這件事。他的公司已擴張到專為比特幣礦工設計、製造和出售高性能電腦。HashFast、KnCMiner 和 Buttery Labs 等類似新創公司製造的電腦上都裝有 ASIC 晶片。跟個人電腦上使用的一般用途英特爾(Intel)晶片或智能手機上的 ARM 處理器不同,ASIC 晶片通常執行某單一功能的性能非常好。對 HashFast 這樣的比特幣挖礦工具製造商來說,其目標是讓 ASIC 晶片專門用來解決中本聰的數學題。「7 萬塊英特爾最快的晶片才能比得上我們的一塊晶片,」德卡斯楚說。

一般一個公司可能需要一年到 18 個月的時間來設計和製造這種訂製晶片。德卡斯楚和他的合夥人、前帕洛阿爾托研究中心(Palo Alto Research Center)的工程師巴伯(Simon Barber)幾個月就造了出來。他們僱用了 20 位工程師和顧問,在當地一個晶片設計顧問公司的辦公室裡埋頭苦幹了幾個星期。這些服務的成本高達數百萬美元,但 HashFast 只從親朋好友那裡籌集了 60 萬美元。HashFast 的兩位合夥人在僅靠設計理念、甚至沒有原型機的情況下預售出價值 1500 萬美元的挖礦機器,從而籌集了其餘資金。理所當然的,公司接受比特幣作為支付方式。

這是一招險棋。比如說,顧客可以預付相當於 5000 美元的比特幣預定一部 HashFast 機器。由於比特幣過去一年的價格上漲了兩倍,他們發現他們實際支付了 1 萬 5000 美元。更糟糕的是,比特幣的增值吸引了更多人來挖礦,從而降低了解開謎題的機率。德卡斯楚有信心,他的電腦對顧客來說仍是可以獲利的。 HashFast 承諾去年年底交付機器,但已經錯過了他自己定的最後期限。德卡斯楚仍很樂觀,他說原因是生產延誤,但表示公司很快就能發貨了。與此同時,公司正面臨著憤怒的顧客、退款要求、比特幣論壇上不斷的投訴以及訴訟威脅。

去年 8 月,德州奧斯丁的 CoinTerra 公佈了兩款比特幣挖礦電腦設計:GoldStrike 和 TerraMiner。到目前為止,該公司通過預售獲得了 2000 萬美元。這家新創公司由資深晶片設計師艾楊格(Ravi Iyengar)創立。艾楊格曾任職於英特爾、英偉達(Nvidia)、高通(Qualcomm),最近的一份工作則是在三星(Samsung),他帶領團隊為三星手機和平板電腦開發晶片。艾楊格聽說比特幣之後,辭掉工作,利用他的經驗創業,超越了其他比特幣挖礦公司。艾楊格這些年來見證了英特爾、IBM、蘋果、三星和其他大公司在晶片行業的群雄逐鹿。「目前晶片行業設備更新換代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他說。

最秘密的新挖礦公司是位於矽谷的 21e6;這家公司的名字取自 2100 萬的科學計數法,這是比特幣的最大數量。根據該公司的監管報告,這家新創公司去年 4 月籌資了 500 萬美元,將製造據稱是全世界最快的挖礦晶片之一。投資人包括文克萊沃斯兄弟、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和他的風投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特斯拉汽車(Tesla Motors)的早期投資人 Bill Lee、PayPal Maa 成員薩克斯(David Sacks)以及投資人和創業者社交網路 AngelList 創辦人拉維康特(Naval Ravikant)。(本刊母公司彭博有限合伙企業 [Bloomberg LP] 是 Andreessen Horowitz 的投資人之一。)

斯里尼瓦桑(Balaji Srinivasan)曾是史丹福大學的計算生物學講師,他現在是 21e6 的創辦人之一。他還在史丹福為學生和老師們開辦了一個比特幣俱樂部,上個月成為 Andreessen Horowitz 的合夥人。斯里尼瓦桑去年 10 月在一個行業論壇上建議矽谷脫離美國,從而名聲大噪。他說媒體錯誤地援引了他的話,他的意思只是說,技術愛好者應該形成他們自己的、以互聯網為中心的社區。「想像一下未來有一個逆向阿米希社會,由住在附近和平相處的人組成,」他最近在博客上寫道,「在那裡戴 Google 眼鏡很平常、自動駕駛汽車和無人駕駛快遞飛機不會受到法律限制、我們可以試驗新的技術而不會對其他人造成過份的干擾。」

斯里尼瓦桑說,比特幣對逆向阿米希社區會很有用。他在一次採訪中說,比特幣是「互聯網缺失的部份」,它可以消除交易的摩擦。但當被問到 21e6 時,他變得沉默起來。一位公關代表打斷採訪說,公司處於隱秘的模式。熟悉 21e6 的人士說,公司計劃將其超快的電腦留給自己用,就好像一個對沖基金可能使用自己獨創的模型來進行交易。這些人士要求不具名,因為他們沒有得到授權談這個問題。該公司希望建造世界最大的比特幣礦—一個虛擬印錢機器。

像 21e6 這樣的超級比特幣礦項目包含了支撐比特幣的自由主義情感中所有的期望和風險。對 HashFast 和其他礦工來說,試圖佔領世界最成功的虛擬貨幣市場其實就像電影《凸務之王》中的邪惡博士,一邊撫摸著他的貓一邊計劃著如何控制世界。真正的比特幣信徒會告訴你,他們不是—或者不完全是—為了錢。他們夢想建立一個不受政府或富豪的狹隘利益所控制的系統,允許個人享有更大的自由以轉移他們的資本,無論是避免信用卡收費、匿名購物,還是擺脫壓制性政權。

人們擔心的是,一個擁有大量資本而非理想主義的組織,可能購買足夠的運算能力,來佔領市場,從而排擠個人礦工。這種情況可能已經發生了:Bitcoin Watch 等跟蹤礦工總運算能力的網站已經開始顯示,運算能力莫名其妙地出現大幅飆升。

甚至有一些比特幣創業者認為,挖礦已經變成一個傻瓜的遊戲。前高盛(Goldman Sachs)交易員厄爾薩姆(Fred Ehrsam)是 Coinbase 的聯合創辦人,這家比特幣新創公司製造讓人們可以交易和儲存比特幣的錢包軟件,最近籌集了 2500 萬美元風投資本。厄爾薩姆力挺比特幣,但他對資本不足的礦工能否掙錢表示悲觀。「這基本上是一時的狂熱,如果現在還沒有消退的話,很快就會消退,」他說。但這並不是說個人挖礦行為會終結。他指出,下一代礦工可能會出於意識形態的目的運行他們的挖礦電腦—目的是為了支持比特幣,成為全球金融中的破壞性力量—即使這麼做已經無利可圖。

「挖礦本來應該是一個民主化的事情,但現在只有精英中的精英才能做,」Ripple Labs 行政總裁拉爾森(Chris Larsen)說,該公司推出一種叫「Ripple」的虛擬貨幣。它類似於比特幣,但不用挖礦。(公司向支持者逐步增量發放這種貨幣。)「大量才華橫溢的工程師籌集資金,開發普通人無法與其競爭的挖礦設備,」拉爾森說。

對理想主義者來說,沒有風投資本的支持,仍有可能參與比特幣淘金潮,大多是通過增加分散式陣列處理器的運算能力。Craigslist 網站上有很多礦工出售他們舊的挖礦機器,有些周邊設備只售 250 美元左右—它們看起來像 USB 快閃記憶體,可以插入標準個人電腦,但大多沒有什麼效果。一些網上計數網站,比如 BitcoinX,讓潛在礦工輸入他們的處理器速度、目前的比特幣匯率、電費成本以及其他變數,來算出他們的投資是否有回報。大部份這些計數網站顯示,即使用比較舊的專門比特幣挖礦機器,只要比特幣的價格高於 700 美元,礦工仍有錢可賺。挖礦組織的成員根據他們貢獻的工作份額獲得回報。

這基本上就是弗利金傑與「給我金幣」達成的協議。這個挖礦組織有幾十名成員,散佈在世界各地,每隔幾天就能成功挖出比特幣。弗利金傑說,他對比特幣價格的波動感到不安,中國政府表示禁止中國的支付服務商參與比特幣相關業務,此後一個月內比特幣價格下跌了 20%。今年 1 月,遊戲公司 Zynga 宣佈將接受比特幣付款,之後比特幣價格再次突破 1000 美元。弗利金傑還對比特幣騙子深惡痛絕,而現在有很多這種騙徒。他最近在 Craigslist 上花 1 萬 4000 美元買了兩部比特幣挖礦機器,但從來沒有收到貨,現在他非常警惕類似的騙局。「如果我看到有人幹這種事,我就會警告別人,」他說,「我已經盡力了。」但他仍在挖礦,每天進行伺服器維護,保持他的晶片在攝氏 73.5 度以上,給自己寫激勵性的報事貼。「我不完全理解比特幣是怎麼回事,」他說,「但話說回來,我也搞不懂(Miley Cyrus)。」—譯 賈慧娟

買不到《彭博商業週刊》繁體中文版紙本雜誌沒關係!《TechOrange》與《彭博商業周刊》共同選編,每週與紙本雜誌同步刊載當週最新科技相關內容,如果你還想看更多,快下載數位 App 版雜誌!

下載連結: App StoreGoogle Play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