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色情產業相同的是,愛情同樣也是人類的剛需(《TO》編按:必要的需求),不論景氣好壞、不論你是高富帥還是土肥圓,情 (欲) 一直是商業最大的灰色暴利行業。唯一值得注意的是,線上交友 (婚姻) 和色情交友,一直有個模糊界線,很多立意良善的婚姻平台,到後來的失敗,都是因為有了色情的侵入。
從簡單人性需求來看,色情獲利能力更強原因在於,感情 (婚姻) 是需要時間培養的,獲利速度慢,而且成交後,返回平台機會低。
反觀色情是一個屬於人類的衝動性購買,當下我就是「要」,為了「抒發」,就算單次付四五百塊人民幣(約兩千五台幣)也行,合理的商人,會發現這灰色商機真的非常的大。兩者最根本的差異是:色情不僅也是剛需,且永遠沒有滿足。
在這裡重申一次,筆者一直認為認為色情是個很有「錢」力 —— 而傷不起的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婚姻交友平台。99% 的色情,添加 1% 的婚姻交友,他還是色情;99% 婚姻交友 +1% 的色情,他就是色情。這也是為什麼筆者一直強調色情歸色情,交友歸交友。
現今的交友 App 有一個共識在於社群媒體認證,要求用戶使用 Weibo、Facebook 認證,這是非常好的方式,因為可以更增加你的信任度(筆者之前為了做研究,也曾假扮女性使用某一兩岸知名的交友網站,但沒人發現其實是男性用戶)。
另外結合數據分析,根據你的居住地、共同好友、曾經關注過的人事物,來做配對,這些都可以使配對出來的異性更有共通性。要了解,互聯網縮短的是物理距離,拉遠的是精神距離,但藉由大數據分析能把雙方的精神距離再度拉近。
- 交友 App 普遍找不到商業模式
可惜的是,當紅交友 App (例如: Worthy / Tinder)仍不見其獲利來源,不如「愛情公寓」或其他販賣愛情虛擬商品 / 開通和女性聊天等功能獲利的交友平台。
這些 App (例如:Worthy / Tinder)只提供配對和聊天室,因而使用者可以很快的離開該平台,跑去 WeChat 或 Facebook。筆者發現是在 Worthy 的自我介紹欄,有許多人士直接刊出自己的 Instagram 或 WeChat 賬號,更使得玩配對的機會更少。
交友 App 還有另外一個難處:脫離平台。只要平台一方使用者減少,另一方使用者會跟著遽減,一去不回頭。對於 App 而言,使用者對它的耐心更有限,只要試了幾天沒有找到好的潛在對象,馬上刪除應用。
對於一個平台的經營者而言,如何讓消費者不要離開自己的平台是一大挑戰,對於購物網站而言,給予賣家評分機制以及給予買家 VIP 會員便是讓使用者有離開平台的成本,然而手機 App 交友網站卻沒有這樣的機制,使得使用者一配對成功便可以通過交換 WeChat 或 Facebook 等方式離開交友 App 內建聊天室。
因此,我認為交友 App 要留住流量,是要在配對成功後,提供出有用的附加服務,其中可獲利的附加服務有以下兩個建議:
1. 結合團購 O2O
成功配對的人,可以送他團購券去約會(例如: 看電影、餐廳等),配對完之後的線下認識是很重要的一步,很多交友平台都還在電腦裡面送送虛擬花之類的方式,這不夠積極,如果可以提供雙方一個好的動因,推他們一把,讓雙方能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2.C2B 約會推薦
由消費者提出約會的時間長短 (例如: 兩天一夜、一日來回) 和預算,由我們提出方案給消費者。平台經營者可以事先尋找合作的線下商家,與線下商家進行 O2O 策略合作,這個模式很適合給對於約會行程懶得規劃的男性。
- 交友平台經營者應要問自己的的問題
該問問自己:
1. 你是要做婚姻市場還是色情市場。
2. 有些人不用進來?你如果希望瞄準的是單身輕熟女性,那麼高中女生不應該進來這個平台,打亂規矩。同理,你是要做高富帥聯盟,那麼進來的女性可能需要評選。交友平台要收錢的話,就得拿出用心,讓有些人離開,真的想進來的人,願意付錢,讓不適合的人離開。
3. 跨平台:做婚姻交友要知道,男女找到對象後便不會在這裡了,也就因此如何讓消費者持續待在這裡是要有方法(例如上述提到的 O2O/C2B);反之,灰色應用是沒有滿足一天的剛需,對於他而言,確保內容不斷的更新是很重要的。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