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編按:賈彥斌是一位 Tesla Model S 車主,應《愛範兒》邀請,撰寫了這篇第一手的 Tesla Model S 體驗文章。以下文字以作者第一人稱撰寫)
- 我在試開後三天就貸款買了
Tesla Model S 的原型車在 2009 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向公眾展示,但直到 2012 年 6 月才在美國交付使用。
通過在 Tesla 工作的朋友我在第一時間就曾短暫試駕了這款車,「動力回收」被 Tesla 原始設定到了高檔,只是鬆了鬆電門,感覺就像踩了腳剎車,甚至因為手剎在觸控螢幕中控上,而我提前不知道,還差點撞到鄰居家的小孩。第一次駕駛體驗的實在說不上好。
因為這次經歷,讓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對 Tesla 失去了興趣,認為就是個概念產品,還不能正常駕駛和使用。對 Tesla 重新有燃起興趣純屬意外,是幾個月後的某天同事開 Tesla 送我回家,路上講中控優點,我被之前不知道的中控智慧化化所吸引,我決定在網上預約重新試駕 Tesla。
第二次的駕駛才讓我真正了解這款車。
有工作人員的講解,只試駕了半小時,就徹底顛覆了之前我對 Tesla 和「汽車」的認識,因為 Tesla 是第一款產品讓我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徹底顛覆我對它的認識。
在試駕過後的第三天我就付了錢,還開玩笑的問工作人員:「有沒有比我更快做決定的?」工作人員回答「有,還挺多的」。
- 操作全部數位化,傳統物理按鈕少之又少
Tesla Model S 為隱藏式的車門把手,將車鑰匙拿在手裡,靠近以後自動彈出,這個細節動作讓我心裡很舒服,上車關門後會自動收回。駕駛室正中間接近兩個全尺寸 iPad 大小(iPad 為 9.7 英寸)的 17 寸的觸控螢幕中央控制器幾乎代替了車上所有傳統物理按鈕,只在方向盤上剩下了屈指可數的幾個物理按鈕。
Model S 大部分的調節,操作都可以在觸控螢幕中控上完成,包括但不僅限於控制開關車門,開關天窗(無級調節開窗程度),開關後備箱(沒有油箱,空間非常大,甚至可以安裝兒童座位)和「前備箱」(沒有發動機,汽油車的發動機位置被騰出來用作存放空間。),倒車攝影鏡頭,查看調節車廂溫度,加熱座椅,燈光,音樂(音量大小和立體聲在某個車內特定區域的平衡度),懸掛高度,地圖 導航,通話(需要藍牙和手機進行連接)。
Tesla Model S 內置 3G 模組,可以上網,使用 Mozilla(火狐)瀏覽器,不支持 Flash。需要注意的是,現在還不支持中文顯示,整個系統也全是英文,在瀏覽網頁時中文也會全部亂碼,在中國市場都已進入預訂階段,還不支持中文實在說不過去。
而且 Tesla Model S 可以分螢幕操作不同的功能(例如螢幕上方顯示網頁 / 下方地圖;上方音樂控制 / 下方倒車攝影鏡頭等)。系統反應流暢,上手難度低,只要你可以熟練使用智慧型手機,幾分鐘時間內應該可以輕鬆上手。儀表盤也是塊顯示螢幕,在顯示當前時速之外,還包括導航實時提示,剩餘電量等信息。
如果你是第一次開 Tesla,感覺是有些難受的,沒有傳統汽車插鑰匙 —— 點火 —— 發動的這一系列動作,心裡空蕩蕩的,加上沒有汽油發動機發動時的聲音,甚至可以說有些恐怖。
鬆開手剎,Model S 一腳電門下去直接能走,加速性能很出色,沒有中低端汽油車的延遲感,動力好像源源不絕,就等著你踩下電門,官方數據 Model S 頂配 0-96 公裡加速為 4.2 秒,再也不用擔心超車沒力了!
本文開頭裡說的「動力回收」的問題在工作人員的指點下也得到了解決,純電動車在鬆開電門的一瞬間會讓電動機倒轉,進入動力回收階段,像踩了腳剎車。
Tesla 默認將動力回收設置為高檔,在觸控中控將其調為低檔就能獲得正常汽油車的駕駛體驗,但是會損失大約 10%~25% 電池續航(由路況決定),我也試著適應高檔,實在非常難受,只好放棄了。動力回收高檔最好的使用場景是在跑山路的時候。
- 充電超級快,而且終身免費
Tesla 手機 App —— My Tesla,是我在開了兩個月之後無聊翻說明書才知道的功能,是個不能算驚喜的驚喜。iOS,Android 平台都支援,可以遠端用手機控制開關車鎖,關天窗,開大燈,汽車定位,遠端查看電量,電量還能跑多少英里等等。
讓我感受到撲面而來的人性設計的是空調控制功能,冬天可以提前暖車,夏天可以提前開冷氣,在加州十分炎熱的夏天,從此進車再也不是進蒸籠了!
電池和充電
電池性能表現,這個是我,也相信是很多人關注並猶豫的一點,我擁有的是 85 千瓦性能版本(85 Kwh PERFORMANCE),官方數據為充滿電之後可以續航 480 公里,在能量回收低檔,純公路的實際使用中,續航為 440~460 公里。能量回收開到高檔之後可以官方數據達到 480 公里,有的時候還能超過這個數字。
隨車標配有四個充電器,一個是獨立充電器,是車的一部分,只有 10 千瓦充電功率;一個是移動充電器,使用美標三頭插口,即插即用,充電速度比較慢,每小時充電只能駕駛 49 公里;第三個是高功率充電器,每小時充電可供行駛 100 公里,但是需要在家裡的車庫或是特殊設計的停車場才能進行充電。
第四個是 J1772 轉換適配器,讓 Telsa 可以在美國的公共充電站進行充電,加州大部分公共充電站是太陽能供電,所以是的免費的。值得一提的是 Tesla 超級充電站,充電速度非常快,在超級充電站充電一小時即可完全充滿!也就是說每小時充電可跑 480 公里,而且承諾終身免費。
但目前在全美範圍內僅有 21 個超級充電站,加州矽谷地區覆蓋最多,有 9 個。
超級充電站預計至少在美國將建造 100 個,充電速度也可能在最近兩年翻倍,半小時即可完全充滿!中控地圖和 Tesla 手機 App 都能查詢到以上所有充電站的位置。
Tesla CEO Elon Musk 在 6 月份曾演示了在 1 分 30 秒內為 Tesla 自動更換一塊已經預先充滿的電池,在影片中,普通汽油車花 3 分鐘才能加滿一箱油,而 3 分鐘,Tesla 已經更換了 2 輛車的電池。雖然是有償服務,目前還沒有提供而且沒有公布價格,猜測不會便宜,但也算是對需要充電但是沒有足夠時間的特殊情況給出了解決方案。
- Tesla 的問題:手剎車的設計不人性
如果問什麼阻止我向別人推薦 Tesla,有 90% 原因是手剎在中控螢幕上,極端一點可以說反人性,我花了很長時間都無法適應。
8% 在售後服務上,當車收到之後,有四道明顯的劃痕,客服五天後才回復我,將責任推給配送服務商,和客服爭論兩個星期後才以回廠重新噴漆告終,那剩下的 2%,是我有朋友遇到了同樣情況,說明不是個案,但 Tesla 給出完全不同的處理結果,申請駁回。最後他自己只能找漆筆補上。
- 購買建議和總結
如果你在美國,我建議 Tesla 可以考慮,是個不錯的選擇;如果你在中國,我建議你耐心觀望,有 Tesla 最好有車庫,充電方便很多,更不用擔心充電器被盜。
特殊國情導致我對 Tesla 能在中國建成多少充電站表示懷疑和觀望,沒有足夠的充電站,Tesla 體驗,功能再好也是白搭,只靠自己在家充電實在不夠,出個門在高速公路上拋錨不是好玩的。
Tesla 由它還不能說革命性但足夠顛覆的觸摸中控,駕駛體驗的優異,雖然手剎被放在螢幕上非常難接受和售後服務上的惡劣,加上最近還發生了幾場自燃事故,但依然沒讓我後悔為其背上了車貸。
在網上申請試駕,自己親身體驗一把,才是猶豫買不買最好的解決辦法。
(版權聲明:因為最近在國內,圖片由之前購入 Tesla 的好友 Andy 拍攝,我自己的是黑色同款)
(轉載自合作媒體《ifan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