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創業不那麼順利,所有事情都不成功,你該怎麼辦?

新創產業真的那麼值得投入,投資嗎?50Kings 的創辦人 Francisco Dao 以圈內人的經驗提出了一些較不同的看法,一起來看看 Francisco Dao 給了些什麼建議給要加入新創圈子或是已經在新創圈子打滾的朋友們。(以下採第一人稱書寫)

  • 在你放棄前,你能夠接受多少次的挫敗呢?

你是否有曾想過,如果所做的努力都得不到回報,該怎麼辦呢?我現在談的不是你現在正在發展的新創事業,也不是你的未來五年計畫,而是你一次又一次的創業都將以失敗告終;在你放棄前,你能夠接受多少次的挫敗呢?

即使現在你會告訴自己不會放棄,願意一試再試,但當你掙扎到了四十歲、五十歲,甚至是六十歲了,你會怎麼做呢?

我知道在矽谷是不應該談論這些的,但這敵去是個不得不面對的現實。聽過那麼多正面鼓勵的話,但事實上努力不肯定能夠獲得收穫;而且無論我們告訴自己多少次,這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但其實並不一定的。會有這樣的想法,部份的原因是來自我們聽了太多成功創業者的故事,即使是 Failcon 也只報導了那些鹹魚翻身的案例,最後破產或失業的卻都沒提;他們沒有反彈回升,反而是跌落谷底了。

如果你是一個工程師,在失敗後可能還能找得到工作,但這對年輕工程師來說才相對容易;你認為一個年輕的新創公司創辦人,會想去聘請一個五十歲了,履歷上寫滿了過去曾在許多失敗的創業公司服務過的工程師嗎?如果你曾是在創業公司服務的業務開發人員,那更慘!因為你過去的職稱在這個業界是和「騙子(Hustler)」畫上等號的。履歷上寫著具有十五年以上業務開發經驗,其實指得就是把 VC 投資的錢,燒光過四、五次的意思。

你們其中的某些人,最終會離開新創產業,就像當年網路泡沫時一樣,人們回去從事諮詢顧問、金融或房地產等其他行業。我在 LA 看多了,那些懷抱娛樂圈夢的人們來到這裡,卻沒法成功;很多的演員最終都放棄,幾年後結了婚或有了小孩,就成了住在美國中部的朝九晚五上班族。

當你只需要養活自己時,你還可以苦撐著當個演員或是創業家;但是等到你家裡有個孩子只能依靠你,靠你養活時,你還願意冒著風險當個創業家嗎?你能讓你的家庭和你一起等著那不一定會到來的事業大成功嗎?我知道你不會想去思考這個問題,但事實就擺在那,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

  • 你最該思考的就是如果做的所有事情都沒成功,你該怎麼辦?

為什麼在矽谷的人不願意談論這個議題,因為這對產業發展來說是不好的;矽谷需要創造成一個人人都能成功的美好幻想園地,這樣才能說服創業家們願意承擔風險。如果矽谷的創業家們不再討論那成功的可能性,整個矽谷就會垮台了,這就和在賭城拉斯維加斯,沒有人覺得自己會贏錢一樣,賭城也會消失。但創業是件好事,而且成功的案例也是大有人在,不過你要清楚瞭解,最後是成功,是失敗,都是個人的事。

大家對於那最終失敗的可能性視而不見這件事一直困擾著我,舉例來說,500Startups 的創辦人 Dave McClure 建議人們不要買房子,那風險太高了;但他卻希望人們投資錢在新創產業上。

對於投資房地產是否風險太高,這有很多討論的空間;不過告訴那些只有有限資金又沒有什麼經驗的天使投資者上述的說法,這就和把錢拿去買樂透作為退休理財計畫一樣荒謬。不用多說,買樂透或是投資 Web 2.0 新創團隊,都不是個聰明的退休理財計畫。

不過我確信 Dave 的出發點是好的,但他是個擁有 3,000 萬美元資金,有能力玩這場投資遊戲的人;試想如果你兩、三次的投資結果都失敗,你可能今天晚上要住哪都不知道了。

我沒有要潑那些想要追尋自己夢想的人的冷水,只是指出現實面。你是否有為自己逐夢這件事情設置一個期限,可能 30 或 35 歲?或是當你結婚,有家庭負擔時就會回到穩定工作的狀態?或是任何告知你是時候離開新創產業的訊號出現?你最該思考的就是如果做的所有事情都沒成功,你該怎麼辦?

這些是真正該去考慮的事情,因為矽谷只告訴你那裡有寶藏,沒有和你說不是每個海盜都能找到寶藏,事實上大部份的海盜不是淹死、被放逐,就是喪命在劍下。

  • 延伸閱讀

到矽谷創業超美妙!但我希望你也了解這些比較不美妙的真實……
當新創公司要倒不倒時,創辦人該怎麼辦?
不想創業失敗?那就千萬別做這 16 件事情

 

(資料來源:pandodaily;圖片來源:91829349@N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