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中輟生如何在職場上戰勝哈佛研究生?

以雇主的眼光來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護理學院的中輟生 Dan Brittingham 本身所擁有的價值,遠超過任何一位哈佛(Harvard University)研究生。

  • Enstitute 致力解決學界與產界的歧異,提昇學生在企業的競爭力

大部分的學校無法提供學生在企業生存的競爭能力,根據最新一份調查顯示,46% 的大學生無法在 6 年內拿到文憑,而紐約一非營利教育組織 Enstitute 的目標在於解決學生所學知識與企業所需能力間的歧異。

Enstitute 針對欲參與該組織計畫之申請者所具備之企業家精神相關的思維、魄力與才能等方面進行評分。

獲選成員將接受兩年的學徒制實習,他們多半投身於新興科技產業公司,實習中他們經歷與執行長匯報成果、部門輪調、學習技術性與管理性技巧等,皆是一般大學中無法獲得的實務經驗。Brittingham 的老闆、LocalResponse 執行長 Nihil Mehta 如是說:「這些小孩渴望學習,這是一份異於普通的實習經驗。」

而 Brittingham 便是從數百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的一員。Brittingham 從大二便從事發展兩門網路事業,當他結束學徒制實習時,他傾向集資開創第三間公司或成為資料處理專家,後者的年薪可超過 30 萬美元,他說:「我學有所用。」

  • 推行學徒制,因為學習企業家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觀察一位企業家

Enstitute 不在意成員的在校成績,他們與紐約科技公司合作指導成員,成員們的第一堂課與新興企業如 Bitly 和 Thrillist 合作,他們免費住在曼哈頓金融區的公寓閣樓,三餐供膳並有每個禮拜 200 美金的津貼。

而 Enstitute 現已募集 100 萬美元以拓展計畫,接下來的課程將提供更多的選擇,如與法人企業等級的執行長如 The Muse、Center for Social Innovation、NY Tech Meetup 等合作。

知名就業網站 The Muse 執行長 Kathryn Minshew 說:「學習企業家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觀察一位企業家」,學徒制比傳統實習更要耗時費工,Minshew 將帶領成員開拓視野,體會創辦流程、集資、事業發展等企業生存環節,「透過第一線的接觸科技企業家,我們可以避免許多菜鳥錯誤。」

成員同時也參與就業講座及線上課程,當從學徒制畢業時,每名成員可獲得認證,認證當中將註明參與之各項經歷,並建立個人數位資料以供雇主參考。

某些位於美國矽谷的公司也樂於透過學徒制啟蒙成員,時尚企業 Poshmark 執行長 Manish Chandra 說:「我非常歡迎學生或青年學者展現他們的才智與企業特質。」

Enstitute 同時也鼓勵畢業成員開創自我事業、加入大型企業或重返校園,但經過一年的學徒實習洗禮後,沒有人想回到大學重拾書本或申請研究所繼續深造。

(資料來源:VentureBeat;圖片來源:wallyg,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