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製造,行車教練 Driving Curve 搶下 App Store 免費榜第一名

在台灣,真的太常看到許多駕駛者將自身的馱獸交通工具任意地使用,造成許多交通事故及不必要的紛爭(還記得 Yaris vs. Impreza 嗎 XD),這樣子的的確確不是正確的開車習慣,有沒有方法能改善呢?

近期,台灣人所自製的 App「Driving Curve」就是因應這樣的需求而出現了,它能記錄行車駕駛在行駛中的過程,並進行評分,讓駕駛了解其行車須改進的地方。

你以為這種服務市場很小嗎?3/31 時,Driving Curve 已經登上台灣區 App Store 免費排行榜第一名!

一開始打開軟體介面時會被他黑底藍冷光的配色所吸引,創造出一種愛車人士獨有的時尚感。而開始介面的 “Start” 鈕,也仿效現今許多汽車所擁有的單鍵式引擎啟動按鈕,對使用者會有直覺性操作的感覺。在選擇好車款後,App 就會開始進行檢測(不過車種裡面竟然有科博文 XDDD)。

檢測完後會出現你的評分,以及你的頭銜,而且還可以登入 Facebook 與朋友分享你的成果(或是慘烈戰績),此外在分享時也可以選擇是否要將自己的行車路線公佈出來,也讓使用者多了些選擇性及隱私。

裡面也有每次行車的紀錄及績分排行榜,可以看看你的朋友們誰的開車技術比較好。

除了恭喜 Driving Curve 獲得下載排行榜第一名外,我也和 Driving Curve 團隊中的 Tim 討論、詢問了一些開發上的問題,以下重點和大家分享。

  • Jerry (以下簡稱問):當初想要開發這套軟體的契機為何?

Tim(以下簡稱答):我們觀察到日常的駕駛行為中,有很多不必要的速度波動(忽快忽慢),例如變綠燈起步時油門踩太重,或是遇到紅燈時快到了才急煞車等等,這些習慣不止耗油也會加速汽車零件的損耗,於是我們設計了這個 App。

  • 問:那你們主打的市場為何?

答:主打台灣與美國市場。我們是台灣團隊,當然以台灣為首要出發的市場,但是為了營造國際化的感覺,我們的第一版本目前只有英文版,但是中文版馬上就會與大家見面了!

美國一直是我們很想要打進的市場,因為只要美國市場肯定我們的產品,我相信全世界的市場也大多可以接受。

  • 問:可是台灣與其他國家的路況及行車習慣不一,是否有針對不同城市做客製化的規則?

答:目前只有區分汽車、機車,與大型汽車行車習慣的不同,主要是分析個人的開車習慣。舉例來說如果你在美國使用 Driving Curve 平均在 500 分,那你就是要努力往更高分前進,重點是個人開車習慣的改善。

  • 問:我聽說你們原先預定在去年 12 月上架,是什麼樣的原因讓你們的軟體改至本月上架?

答:最主要是介面設計調整以及演算法的編寫,我們花了非常多的時間在道路實測。最高的一次測試記錄是跑了 400 公里讓評分更準確,並且針對不同的交通工具設計不同的標準。接著,我們又花了好多心力在時速記錄和路徑的描繪上。你可以發現我們的路徑(在 GPS 訊號良好的環境下),不論是靜止或是高速行駛下都可以很精準定位。

(作者按:Tim 甚至曾請美國的友人們拿著 Driving Curve 的 RC 版進行實測。)

  • 問:App UI 介面十分有質感,是否能簡單跟我們介紹一下設計師?

答:Driving Curve 的 UI 由陳鐸元(Henry)一手包辦,他曾在廣告代理商智威湯遜(JWT)擔任平面設計,尤其在汽車產業有相當程度的研究和設計的經驗,對於視覺畫面的呈現有較高的堅持和敏銳的嗅覺,期望能透過設計來為 App 的品質加分。

觀察國外 iTunes 排行榜上的 App,有很多光是 icon 就美得讓人忍不住想下載,而我們相信,台灣絕對有能力設計出這樣等級的作品。只可惜大部份的業主或開發商著重在功能的建置,往往忽略了視覺對於提升一個 App 的質感、價值有很大的幫助。

在概念發想初期,我們在節能省油和科技感的設計風格中琢磨了一陣子,嘗試了幾個風格的視覺設計後,才選擇了現在這個比較強烈的視覺調性來發展 Driving Curve 的使用界面。不論是 START button ,或是駕駛中浮動的速度曲線,都用黑色的背景和簡潔的冷色線條來呈現,希望透過這些帶點科幻感的設計元素來吸引年輕的族群,並在駕駛中得到一些樂趣。

  • 問:上架至今一週左右,顧客所給與的回饋最多需要改進的部份為何?

答:最主要有三個要盡快改進的方向:

1. Driving Curve 的 Android版本,我們現在正在努力趕工中。

2. Driving Curve 中文版,這樣對台灣市場會更加親切。

3. Facebook 排行榜有不穩定的閃退情形,我們已經修正完畢,正在等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