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威盛電子、玉山創投和 Baustein Central,召開一場聯合記者會宣布,2013 年 1 月開始,將共同舉辦 APC Boot Camp 硬體連網裝置工作營。召集具創意、工程背景的人才,以及想創業的人,透過 3D 印表機等新興社群式製造科技,製造符合市場的創新產品,並拓展到全球市場。

威盛電子大家都很熟悉,玉山創投是去年才成立的台灣新創事業投資公司,在台灣和矽谷的網路圈都有投資經驗,Baustein Central則是一個創新培育計畫單位。三個看似無關的單位,聚在一起辦活動,到底想要做什麼?

主導這次活動的威盛電子行銷部副總 Richard Brown 在接受《TechOrange》獨家專訪時說,「台灣製造業不能仰賴 OEM 和 ODM,毛利少、利潤低,得想辦法做別的東西。」

現場由威盛電子提供的 3D 印表機、APC 迷你主機板,吸引台灣新創圈注意。向來低調的威盛電子,突然高調主辦新創活動,為什麼?

  • 從股王到壁紙股,威盛的未來在哪裡?

1992 年,威盛電子將總部從美國加州矽谷拔回台灣台北新店,當時,他們以晶片組起家,準備力搏巨擘 Intel。

從矽谷移師回台,威盛總經理陳文琦當年曾說,「美國矽谷 IC 工業正在衰退」,的確,當時是台灣 IC(Integrated Circuit)設計產業蓬勃發展的時期。台灣的 IC 設計和研發很強,在當時全球低價電腦晶片組市場上,穩操勝券。

2000 年,在全球的晶片市場中,威盛拿下一半的市佔率,也在同一年,他們的股價到達最高,是榮登股王寶座的 629 元。

但好景並不常,威盛的大鳴大放引起 Intel 的強力反制,並提出訴訟;此舉一出,當時仰賴 Intel CPU 的各大企業,在壓力下即刻停用威盛的產品。

官司纏身後,威盛走下坡。不僅連年虧損,2008 年碰上全球金融海嘯,威盛的股價只剩下可怕的 4.9 元。

從股王變成股民揶揄的「壁紙股」,威盛忙著轉型,而今年,他們發現了一個趨勢:3D 列印。

  • 威盛的轉型,從一塊手掌大的迷你主機板開始

威盛不是一下子就發現 3D 列印這件事。

當年和 Intel 的訴訟長年不止,威盛遂放棄晶片組事業朝處理器發展。那時候,因為低價電腦盛行,威盛生產的處理器搭上順風車,股價漲停回升到 10 多塊,但與當年的股王價相比,還是令人唏噓。

近幾年,雖然威盛旗下子公司在智慧手機、平板電腦蓬勃環境下,頻頻接單創下一些佳績,但他們還是戒慎恐懼地苦思其他轉型之路。

Richard 說,威盛的產品極度仰賴 PC 市場,而 PC 已經不熱門,現在是平板電腦的天下;但從言談中聽來,威盛也並不打算在平板市場軋一角,「我們想的是:What’s next?」

言下之意即:

後 PC 時代的裝置會變成什麼樣?

「我們認為下一個裝置趨勢應該是『小的電腦』」,威盛在十年前就做出非常小的主機板「Mini-ITX」,而長期以來,全世界都有它的擁護者,DIY 狂熱者、Maker 們(自造者)都會買這樣的迷你主機板回家,做出一些有趣的小裝置,歐洲、美國甚至印度都見得到 Mini-ITX 的粉絲。

Mini-ITX 的誕生,是因為威盛希望透過迷你主機板,讓那些有設計、技術底子的人,能夠透過它做出一些好玩的裝置;這是威盛十年前就在做的事,但當時的市場氛圍是「大量生產的 PC」,所以這樣的迷你主機板大多留存在零售的個人玩家市場裡。

但現在的氣氛不一樣了。

「未來,關於製造,小規模的客製化產品會愈來愈多,而且這個毛利很高」,科技業全看 PC 市場發展的情況,已經到了改變的時候,威盛打算開始在台灣推廣 Mini-ITX 的概念,而且還推出另一個新的版本:只要 49 美元的 APC 迷你主機板,體積比 Mini-ITX 小一半、比手掌大一些。

威盛把這個迷你主機板當做「平台」,希望透過它鼓勵台灣人用它玩出一些能夠運用在生活、娛樂、教育,甚至醫療的小裝置,因為這些都是個人製造的創新力,也是微型創業的力量。

  • 3D 列印是威盛轉型的下一塊拼圖

不過,這裡有個小問題,除了主機板是「具體」的零件外,小單位製造者如何在產品設計成形後,讓它具體化?開模、打樣是個耗時、高成本的工作,個人或小型製造商很難負擔這樣的時間和金錢成本。

在國外已經被談論很久的 3D 列印機,就是解決的方法。所以,威盛在推廣 APC 迷你主機板的同時,也把 3D 列印牽在一起。

迷你主機板和 3D 列印機可以讓個人、小企業發展各種有用的裝置,而且是少量客製化生產,讓創意更快被打造,所衍生的相關服務和商業模式,將重塑全世界的製造業。

台灣目前只有少數廠商在製造 3D 列印機,而威盛是其中一間,但他們目前並沒有量產的計畫,「我們覺得現在都還是 Early Stage,最重要的是『教育市場』,讓大家認識 3D 列印。」

  • 推廣 3D 列印:威盛、玉山創投、Baustein Central 籌辦台灣第一場硬體 Hackathon

為了推廣 3D 列印認知,今年威盛就加入主辦「「Taiwan Hardware Startup Weekend 創業週末硬軟通吃」;那場活動上,他們帶了一台 3D 印表機,讓現場的 Maker 直接輸出自己的設計。

Richard 表示,從「創業週末硬軟通吃」開始,威盛將和玉山創投,以及 Baustein Central 合作,舉辦 APC 工作營

而玉山創投之所以加入計畫,執行長 Volker Heistermann 說,台灣擁有硬體製造能力、設計的創意,以及專業技術工程師,在 3D 列印發展上,有很好的切入點。

他們期待台灣各路駭客、改造者、發明愛好者加入營隊,一起用威盛電子的 APC 主機板和 3D 列印機玩出各種連網硬體裝置的開發與設計,完成更多軟硬整合的可能。

對威盛來說,APC 主機板和 3D 列印機,是他們為自己和台灣製造業創新做的努力。

在台灣,我們並不常見有企業願意做「Early Stage」的事情,那代表必須花心思教育、經營市場,無法直接販售產品,也看不見立即的獲利;現在的威盛願意先跳出製造業代工思維,嘗試瞄準趨勢,做一些有差異性的市場經營,是值得期待與鼓勵的。

Richard說,「大家都想做不一樣的東西,但不能只是『用想的』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