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行銷沒用?IBM:對線上銷售額的貢獻只有 0.34%

這一點我們毫不驚訝:Forrester Research 指出,今年使用平板電腦人口已經是 2011 年的兩倍之多。71% 的美國成年人口,至少每個月會登入社群網站一次,早上醒來第一件事就是看看 Facebook 上的動態,對很多人來說已經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上網人口當中,有 79% 的人每天待在網路上的時間越來越長,接觸品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這已經成為每個人生活的一部份,難怪行銷人會如此看重社群的經營。

但是,真的是如此嗎?

Forrester Research 在4、5月,針對 18 到 88 歲的 5 萬 8,068 位美國人,以及 5,635 位加拿大人做了這份調查 ,調查的結果無不讓行銷人喜憂參半。

  • Facebook 上的「讚」跟你的營業額有正相關?

Forrester Research 的報告讓我們重新思考這件事:

1. 45% 使用者在社群網站上接觸到品牌,卻只有 7% 會追蹤

有 45% 的社群網站使用者表示,過去 3 個月以來他們至少在社群上接觸到一個品牌;但只有 7% 的人說,他們會在 Twitter 追蹤這些品牌,或是到品牌的社群專頁上留言。

2. 年輕人更願意追蹤粉絲頁,但只有 3% 會消費

18 到 23 歲的使用者,到產品或是公司品牌的粉絲專頁按讚、加入追蹤的人從去年 41% 增長到 56%;不過這當中只有 3% 的人曾經在最近一次造訪這些網站時消費。

3. 年長者更不會對品牌按讚

另一方面,相對於整體使用者按「讚」的品牌平均有 9 個,68 歲以上的社群使用者,平均會在 Facebook 上給 3 個品牌按「讚」。

  • IBM:社群網站轉換率低,對線上銷售的貢獻只有 0.34%

消費者和品牌在社群網站上的互動,與營業額之間的關係,在業界也產生不小爭議。

IBM 更進一步指出,Facebook、 LinkedIn 、Youtube 上廣告的消費者,對 Black Friday(感恩節的第二天)線上銷售額的貢獻僅僅佔了 0.34%,比起去年的 35% 是大大的衰退, Twitter 更是毫無貢獻:0% 

不過,社群網站擁護者,包括 Twitter,對 IBM 這份調查所使用的方法提出質疑。

不可否認,社群網站上的互動是很不深刻的,大多數人可能看了標題就下意識的按「讚」。辛苦累積的「讚」或是追蹤人數,並不會直接轉換成業績,但是許多使用者還是會在品牌的粉絲團上對產品的品質、到貨效率或是促銷活動表達他們的評價。

如果,消費者不會在品牌的粉絲專頁裡看到促銷活動,或是產品的宣傳文案就購買,那麼社群行銷應該專注在哪個層面上施力?

  • 分享經驗與故事,讓使用者願意跟你站在同一陣線

讓使用者更直接的參與品牌的經營跟故事,或許是一個重點。

曾看過一個書店經營者的粉絲團經營方式,除了講述他自己創業的理念還有自己的服務多好、多好之外,店內服務人員的徵選過程、時常幫一些單身店員徵友、一些怪咖奧客的詭異行徑、店裡看板的狗狗側寫,還有經營團隊去申請創業補助金碰到的一些阻礙等等。

追蹤他的粉絲剛開始不完全因為這家店很棒才加入,主要是因為每天店裡的劇情太有趣,漸漸跟這家店站在同一陣線而認同了這個品牌。

只是因為社群網站上擁有眾多「眼球」,因此用力的打廣告文宣或是呼籲粉絲按「讚」,常可能白費力氣。但是,也不用太早否定社群網站行銷的潛移默化!

(資料來源:Mashable;圖片來源:blentley,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