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eamers’ Day的初衷,就是想認識更多人而已。我們認為台大裡對網路創業有興趣的人還不少,彼此多認識一下應該還不錯!」
活動結束,終於有時間坐下來接受採訪的活動發起人,正就讀台大歷史系大五的胡秩瑋(Brian)首先這麼告訴我。
第四次舉辦、參加人數近 50 人,三個創業家經驗分享的 Lecture 和六個團隊 Demo;在台大校園內的「網路圈」,幾乎人人都知道 Dreamers’ Day 活動,但這個活動背後其實並沒有一個完整的組織在運作。
Dreamers’ Day 在台大既不是社團,也不是課程,它只是兩個對網路創業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所發起的活動。
- Do Somthing New!再不自己創造一些解決人類需求的東西,台灣就完了
2011 年年底,胡秩瑋和另一位就讀生傳系大三(現在是大四)的林昆彥(Roy),因為弄了個網路創業的 Project,而興起舉辦像 Dreamers’ Day 這樣活動的想法。沒想到一弄就是一年,還出了週年回顧。
聊到為何能有這樣的毅力堅持下來,看起來認真但講話很搞笑的 Brian 說:
「辦第二次的時候,看到有人特地從台中到台北來參加,讓我們知道 Dreamers’ Day 真的有它的價值……,更出乎我們意料的是,有一些原本對網路創業沒想法的同學,因為參加了我們的活動,真的就開始搞起了創業!」
雖然一直強調沒想那麼多,可是從 Brian 和 Roy 的動作、眼神裡,感覺他們對在校園內舉辦 Dreamers’ Day 活動已經具有使命感。
這份使命感的概念,就像這場活動的 Lecture 講者,Buyble 的創辦人呂元鐘(Max)慷慨激昂的陳述:
「創業其實一點都不酷,請認清你在哪裡,這裡是台灣!我們已經是美國那些大公司經濟殖民下的國家了,再不自己創造一些解決人類需求的東西,台灣就完了!」
介紹一下這場活動 Demo 的團體和他們的內容吧。
雖然他們大都還沒正式成立公司開始營運,許多想法也未臻成熟,但這原本就是一場鼓勵學生勇敢做夢的活動,不是嗎?
- Facebook Qsearch:在 Facebook 上找到過去的動態。
- 大家吃什麼:顯示附近餐廳打卡數的 App,在 App store 裡拿過冠軍。
- Dcard:在每個午夜配對的創新校園交友網站。
- Carpo 行動共乘:創新的共乘 App。
- Clipick:透過自行開發的相似系統,辨識衣服的特徵,並建立服飾關聯性。藉此發掘更多的服飾商品。
- Talemeet:發掘並媒合你身邊有共同興趣的朋友。
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剛好看到 Roy 在自己部落格發的心得文,結尾收在:
「台灣的環境很差,但我們會一直努力下去的。」
我很感動,雖然現在台灣的創業環境不好,但看到校園中存在像 Dreamers’ Day 這樣生生不息的創業活力,我們應該對未來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