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會唱歌照樣登上排行榜,個人出版正夯

不久前 TO 才在緬懷會發出聲音就可以出唱片的年代,也質疑大家很久沒有買實體CD了;這是網際網路出現導致產業價值重組的現象,但水能覆舟,也可以煮粥,目前 iTunes 英國暢銷排行榜中就有一個例子!

這位演唱者不是歌手,而且歌曲根本是用念出來的!不過他的來頭不小,是英國的副首相兼自民黨黨魁 Nick Clegg,他因為學費凍漲的政見無法兌現而向選民道歉,兩位混音師 The Poke、Alex Ross 把他的道歉混音成一首歌,在 iTunes 上銷售進入英國排行榜第38名,也在 YouTube 吸引上百萬人觀賞。

這類的混搭早就不是什麼新玩意,從古老的CD Pro II剪接電影無間道片段並重新配音開始,這幾年每次遇到啥大小事都會出來憤怒一次的希特勒,都算是類似的創作。最近透過李小龍告訴大家 向水學習 的 MelodySheep 算是箇中翹楚,連物理大師針對 量子力學 的演說都可以混成歌曲,星際大戰 尤達大師 的教誨當然也難不倒他們。

(善意提醒:利用他人的創作重組、混音等,有可能侵犯他人著作版權,請務必謹慎,公開前先最好取得對方同意,若是做商業銷售,更應該取得正式授權。)

  • 個人發行不再是難事

在傳統的音樂市場中,除了歌手或樂團本身的天賦與苦練之外,能不能找到伯樂(或者富爸爸)來投資才是出唱片的關鍵。一張唱片除了錄音、壓片等看的到的開銷之外,往往看不到的宣傳、通路開發等方面的費用更高,這也是為何許多地下樂團無法直接發行CD,只能接演唱順便賣自己燒錄的CD。

所幸,網際網路解決了這兩個問題。首先現在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部落格、粉絲頁、推特、微博等宣傳工具,只要品牌經營妥當,除了可以自力培養粉絲之外,如果有創意的表現,也很容易吸引大眾媒體報導,兩者更有互相加乘的效應。

在銷售管道方面,目前 iTunes Store 在台灣地區的合作範圍已經從 App 擴大到包含書籍、音樂、電視影集及電影等,亦即個人或公司只要與蘋果公司簽約,就可以透過 iTunes 全球近百個國家銷售。(各國家開放銷售的項目有差異,例如台灣還未租售電視影集,書籍方面也只有免費公共版權的部份。)

除了蘋果之外,內容作者其實也可以透過 Google PlayAmazon 等國際大廠來銷售這些項目;但Google與台灣有關單位在無條件退貨上面還沒有達成協議,Amazon 還沒開始經營台灣市場,算是比較可惜的地方。

個人出版除了不需大筆資金投入之外,速度也是一個利器。以 Nick Clegg 這首歌為例,他週三道歉,週四影片上架,到週六就已經成為英國iTunes排行榜第38名,如果依照傳統CD的流程走,再怎麼快也可能要三個月、半年。

  • Nick Clegg 道歉混音影片:

(影片來源:The Poke;圖片來源:Gogo6969, 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