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市際IX 專欄】此雲非彼雲,大家根本不知所雲

日前國外的調查機構Wakefield Research替一家網路公司Citrix做了個有關「雲端計算」的調查A Storm of Confusion,結果十分有趣,正如同上圖所代表的意涵:「In short, this is all about the cloud computing that people talking about.」

創市際在近日使用了相同的題目,去詢問台灣的網友,數據雖有所不同,但整體結果卻是一致對於雲端,其實大家根本不懂,或是不在乎,即便大家都在用。

51%的台灣網友表示自己從未使用過「雲端計算」或「雲端科技」的相關產品或服務;然而有近8成的網友,曾經上社群網站、使用email、在網路上購物、觀看線上影音;使用過網路銀行和玩過線上遊戲的比例約有5成,網路相簿和網路硬碟的使用則約有3成的比例。

這很弔詭。

懂得甚麼是「雲端」以及當初「Cloud」這個名詞起源的人,當然清楚知道,雲端說穿了不過也就只是網路服務的一環。但是對一般人而言,這些網路科技的術語,對他們而言並不重要,不過他們卻知道,上網可以看到朋友的動態跟照片、可以買東西、可以聽音樂看影片,也可以分享檔案給朋友。

  • 誤解雲端,竟以為天氣會影響「雲端」計算

冰冷的科技名詞容易產生距離感,而用「雲」來命名的結果,使得一般網友有許多的誤解:

1. 25%的網友認為:雲端科技或雲端計算是在科技業上班的人才用得到的東西,一般人用不到

2. 68%的網友認為:雲端科技或雲端計算是個未來的科技產物,目前尚未普及與流行

3. 79%的網友覺得天氣氣候(譬如颱風、豪雨)會影響「雲端科技」或「雲端計算」發展,只有21%的網友表示沒有影響。

因為不了解科技專有名詞,加上許多早已存在多年的網路服務,過去也沒有提到雲端一詞,所以一般人認為,目前雲端服務尚未普及還算正常。

不過,受到字面上的意義曲解,竟也有多數人以為狂風豪雨,會影響雲端服務!這就很有趣了,原來台灣網友也跟許多外國民眾一樣,被「雲,Cloud」這個字給制約,就像仍有不少人以為停電的時候,「電」話也不能使用一樣,這顯示出其實多數人,是不懂雲端的。

  • 很多人根本沒聽懂、也沒興趣去聽懂

雲端話題這麼熱,連科技大老林百里都曾說:我不去藍海,我上雲端。那麼各位在平時茶餘飯後的閒聊時,應該也常會談起雲端這個話題吧?我們看一下這次台灣的調查數字:

1. 對於「雲端科技」或「雲端計算」,只有37%的網友表示自己非常了解或還算了解;表示不大了解的比例最高,約44%

2. 當聽到身邊有人談到「雲端科技」或「雲端計算」時,有47%的網友覺得其實他們根本也不清楚什麼是「雲端」

由此顯示,或許口口聲聲在談論雲端的人,不見得真的都是不懂裝懂,但是聽到的人,卻有很大的比例是這麼覺得的,除了因為聽眾自己不了解雲端之外,也從來沒有人清楚地對大眾解釋過甚麼是雲端,或者該這麼說,很多人根本沒聽懂、也沒興趣去聽懂。

不過,懂不懂真的重要嗎?

我們可以發現,最近很多產品服務,總喜歡套個科技名詞來搭個風潮,譬如什麼奈米科技、雲端科技、虛擬技術、人工智慧…之類的,但其中有多少根本只是包裝原本的內容,換湯不換藥?產品或服務本身若不是真有其特點與優勢,空有華麗的包裝,消費者其實也不見得會買單。

事實上,對一般民眾而言,他們不需要懂雲端科技,他們只要會用就好,而且往往是用得不知不覺

因為消費者雖然不知所雲,但早已漫步在雲端。

延伸閱讀:IX. Blog

(圖片來源:kei51 , CC Licensed)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