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封面故事:第三次工業革命來了,製造業的社群化

Quirky 是一家位於紐約哈德遜河旁邊的新創「工廠」。說是工廠,這個由舊倉庫改建的小地方,設備卻簡單地不得了,幾台 3D 印表機,雷射切割機、幾台銑床,一個噴漆台以及其他零碎的小型製造設備。

規模看似台灣公寓家庭式的小型代工廠,而 Quirky 的商業模式,也的確有那麼點代工的味道:幫任何個人或公司將還在創意階段的設計或想法,製作成產品原型。

社群化製造業

雖然是製造業,但 Quirky 沒有養一個業務部門到處去找產品拉客戶,相反地,他們讓設計發明者上網分享自己的 idea,透過社群媒體如 FB 散播,只要有夠多人喜歡這個 idea,Quirky 就會用 3D 列印機,把產品原型印(製造)出來。

這是 Quirky 自己的介紹影片 ,值得一看:

發明人可以透過網路檢視原型後,和 Quirky 討論如何優化,然後自己決定定價、行銷方式,最後在 Quirky 的線上商店銷售商品。商機夠大的話,Quirky 還能幫客戶尋找較大規模的量產工廠,在 Amazon 等強勢通路上架。Quirky 的另一個重要服務,是為設計發明人處理專利申請和各種許可的法律問題。

在整個「實現發明」的過程中,Quirky 代的「工」,不只是製造,還有完整的產銷服務。

Quirky 的營收,來自商品的銷售收益,30%的收益歸發明人,其餘為 Quirky 的服務費用。簡單描述就是,「你負責發明就好,其他交給 Quirky 來做,賺了錢大家一起分!」

Quirky 現在一週可以上架兩個全新的設計商品,目前為止最成功的一個產品,是 Pivot Power,一個可以像蛇身一樣隨意轉向的延長線插座。

是不是有點購物台的味道?影片中的年輕小伙子就是發明人 Jake Zien,Pivot Power 的創意是他在高中時想出來的,這個想法在 Quirky 上獲得至少 709 個網友的正面回應,證明這個產品有商品化需求,短短一個月後,產品就上架了!

到 4 月初為止,Pivot Power 在尚未拿到專利的情形下,已經為 Zien 創造 124,000 美元的收入。Zien 在 Quirky 有一個專頁,如果他想要,可以繼續發明,透過 Quirky 創造經營個人設計品牌。

3D 列印技術,第三次工業革命

Quirky 的 Google 搜尋介紹文字是 Social product development,經濟學人最新一期封面故事介紹 Quirky 的商業模式,作者稱之為社群式製造(Social Manufacturing) 或協同製造(Collaborative Manufacturing)。

這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原型。

和 Quirky 類似的社群式製造廠,在大紐約地區快速繁殖,這些新創製造業的特色是,高技術密集而非人力密集,特別是軟體技術密集,以及強調 User Interface 和 User Experience 的服務價值,和現在網路服務創業潮的競爭核心,完全吻合。

這些新創工廠的最大價值,不是製造,而是服務。他們比較像是全方位的技術解決方案支援團隊,發明人不用自己成立公司,只要透過他們就能造就一門生意。

Wiki 這樣解釋前兩次的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蒸汽動力技術讓人們從手工製造轉向機器製造。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的大規模應用讓製造業由單一製造轉向大規模製造。那第三次呢?

經濟學人認為促成這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就是那台把原型「印」出來的 3D 印表機。更精確的說,是促成 3D 列印堆疊製造的複雜軟體技術與材料科技。

因為,3D 列印技術讓產品設計到製造之間只有一個「列印」按鈕的間隔,第三次工業革命將會由大規模製造轉向個人化生產,社群協同製造的關係會改變製造流程,打破跨國代工產業鏈。

Shapeways 是另一家經濟學人訪問的社群式製造廠,歷史更悠久,去年一年總共協助製作超過 75 萬個商品,Shapeways 的競爭力更明顯集中在 3D 列印技術服務,執行長 Peter Weijmarshausen 列舉三個 3D 列印技術的破壞式創新價值:

1. 快速:Shapways 運用 3D 列印技術,2010 年 ipad 上市後第四天,就生產並上市第一個 ipad 保護套。

2. 風險降為零:搭配社群媒體的擴散效應與使用者互動機制,商品上市前可以先做市場調查,上市後可以依照消費者回饋調整商品設計,因為「猜錯」而造成的庫存風險大幅降低。

3. 特殊設計商品化:Weijmarshausen 認為,3D 一層一層把材料堆疊起來的製造方式,讓一些因為特殊設計而無法開模製造的產品也有機會被製造出來。

當網路開始重新發明工業製造

社群式製造業可能會比我們想像中更快改變製造生產鏈關係的另一個原因,經濟學人沒有點出來。3D 印表機的技術正飛快進步,價格也不斷下降。

想要擁有一台可以製作商品原型的 3D 印表機,大約 3~5 萬元台幣就能買到,若是不想自己組裝,7 萬元就能入手更好的機種。幾年前,沒有花個幾十萬,想要擁有一台 3D 印表機式完全不可能的。

另一個經濟學人談得不夠深入的,是「堆疊」在 3D 印表機技術更上層的社群式行銷商業模式包裝與服務。

運用 3D 印表機製作商品原型的商業模式在台灣已經行之多年,台灣還有機械製造廠本身就會製造 3D 印表機,但是,傳統廠商並沒有走出像 Quirky 的服務模式。

智慧型手錶 Pebble Watch 運用社群募資網站 Kickstarter 短期內募集到超額資金的故事(募資會持續到五月中),說明社群式製造銷售模式中,「向群眾說話、讓消費者參與製造」的概念,具有多大的能量,大到足以讓設計者不需要投資人就能量產銷售。

這股能量,在下一波工業革命中的地位,不會亞於技術的重要性。你也知道其他服務或新創作法,也走在這股社群化製造的趨勢上嗎?歡迎和我們聯絡,TO 會持續追蹤報導。

(參考資料:第三次工業革命:Economist;  群眾參與製造: amanda Peyton; 圖片來源:kakissel, cc licensed)

《經濟學人》指出 3D 列印將是第三次工業革命,並預測第三次工業革命會使我們走向個性化、社群化的新製造模式。

3D 列印最近真的愈來愈紅了!日本讓 3D 列印直接進到學校,英國從中小學就必須開始學習 3D 列印與機器人,美國更將 3D 列印列入十二年國教與高等教育課綱!

那台灣呢?學校沒教沒關係,來報名 TO Startup Mixer #12 就對了!
TO Startup Mixer #12 報名網址:http://techorange.com/to-startup-mixer-12-13/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