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許久的 Google 資料中心終於動工了,地點選在彰化縣的彰濱工業園區,佔地約 15 公頃。Google 預計要投入的資金從原本的 1 億美元調高至 3 億美元,將成為 Google 美國以外最大的資料中心。3 億美元包含購地、建造和添購技術設備等費用,整個工程預計明年初完工,年底前啟用,預計聘僱 25 名全職員工及約聘的全職或兼職人員。除了台灣之外,香港跟新加坡也將興建新的資料中心,加上現有的 8 座,在明年底共有 11 座資料中心。
Google 這麼大手筆在台灣投資,政府官員當然必須在開工典禮站台。不過因為資料中心是高耗能源與水資源的產業,業界人士反而認為不是好事,還質疑是台灣水、電價格低廉才被 Google 選上。Google 只有說將來台灣地區民眾使用 Google 的服務可以更快速。
理論是這樣沒錯,連線到國內一般會比到國外迅速許多,但這不是絕對。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從台北車站到高雄跟去木柵動物園,照理說動物園會比較快到達,但如果一個是搭直達的高鐵去高雄,可能比另一個搭公車去動物園的還快到達。直線還是繞路、直達還是每站都停、專用道路還是共用路線,都會影響整個行程的時間。
Google 及旗下的 Youtube 都是流量頗大的網域,目前國內 ISP 已經可以直接跟 Google 介接了,很可惜的是,目前國內僅有四個 ISP、兩個交換中心及中央研究院有直接介接,這四家 ISP 還不包含 Hinet、SeedNet 這兩家大咖。
這會造成什麼結果?如果你看 Youtube 經常看一小段就停住,必須重新更新頁面才能繼續看、如果你的 Gmail 或 Google 文件會卡卡的,那你使用的 ISP 應該沒有直接與 Google 介接。
網友針對 Hinet 測試,發現 Hinet 連 Google 竟然繞到日本去,難怪我用 Hinet 光世代 50 個妹看個 720P 的影片大都要等等等甚至必須重 Load 網頁。反觀中央研究院直接以 10Gb 連結,竟然可以順暢播放 4K 的影片,其中差異就像是高鐵跟公車。
Hinet 也不是第一次這樣搞了,從前無名小站就有類似的現象。當初無名小站放置在另一家 ISP 的資料中心內,Hinet 跟那家 ISP 之間線路頻寬非常小,導致 Hinet 客戶使用無名小站經常出問題。為何不加大頻寬呢?因為 Hinet 認定別家 ISP 跟他介接必須付費。這邊的費用不是指線路費用,而是流量,所以大部分 ISP 都不願直接與 Hinet 介接,而是透過交換中心。
所以,就算 Google 在彰濱的資料中心蓋好了,您也不用太高興,除非您使用的 ISP 有大頻寬直接與 Google 介接,否則看個 Youtube 您仍需要等等等加上重 Load。
在 ISP 直接介接 Google 之前該怎麼辦?網友想出一個非常有創意的方式:利用中央研究院的 IPv4-IPv6 轉換機制,從中央研究院直接連結 Google。我已經嘗試過了,4K 影片的資料可以順暢讀取,但我的電腦顯示卡無法流暢播放 4K 影片…悲劇阿!
圖片引自:彰化縣政府
參考資料:TWNIC連線頻寬資料庫、Mobile01、UDN、iT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