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的來由很特殊。
很多人可能早就知道我是 Richi 的創辦人,但我同時也是 TechOrange 的作家之一。如果不是因為這種雙重身分,這篇文章內所提及的內容,幾乎沒有機會被揭露。整段討論,說穿了就是一間公司的創辦人與執行長的爭執過程。關於創業、關於人事政策、關於決策,僅供參考。
- 執行長:我發現我們想找的人,人力資源市場上根本就不存在。
創辦人:屁啦。台灣會寫程式、懂行銷的人,在密度上搞不好是全華文市場裡密度最高的,怎麼可能不存在。
- 執行長:但從創業以來,我們光是為了一個適合的工程師,就看了超過 2,000 份履歷,面試人數加一加也超過100人了吧。
創辦人:妳說的適合是什麼意思?
- 執行長:沒錯,的確有很多很優秀的工程師,但幾乎都恐懼變動的需求、排斥市場的feedback、還把PM當敵人。這些人很適合在大公司,但很不適合我們這種新創公司。
創辦人:那就先求有、再求好吧。
- 執行長:但這件事、在人才上,我不想妥協。我寧可找一個好的技術人才加入團隊,也不要找十個還可以的技術人才加入團隊。
創辦人:Jamie 寫網誌只要兩句話容易,真的要執行就難了,妳最好有可執行的解決方案。
- 執行長:我想直接找新鮮人。
創辦人:現在的年輕人幾乎都被我們上一輩的人的人寵壞了,能用嗎?
- 執行長:我們還不是這樣被學長姐講。
創辦人:我們不一樣,我們算是負責任列車的末班車。
- 執行長:可是你看獸王、雅甄、Amanda、盈馨、寬寬、相文、憂愁妹、Maze、Elton……
創辦人:好了,我聽懂了。
- 執行長:……態度或能力都不輸我們當時那個年紀的狀態。
創辦人:好吧,他們是加開班次,而且這些人我們都花很多精神才找到。畢業生我真的不確定,你知道我會算,但我不賭的。
- 執行長:我要提撥 $1,000 萬的人事預算,直接找新鮮人。
創辦人:妳連預算都抓好了?
- 執行長:同樣態度與才能的兩個人,一個沒有經驗、一個有不適用的經驗,哪一個比較適合我們?而且我們現在的團隊成員,有足夠的成熟度帶著這些新鮮人快速成長。
創辦人:是誰叫妳溫柔的執行長的,鬼扯。這件事我支持妳,資金的事我會找財務長確認,如果需要找 JJ 和 NN 調整,再找妳一起討論。
以上討論,其實可以整理出一篇叫做:第一次讓創辦人閉嘴就上手,的文章。目標明確、分析合理、潛在效益清楚、判斷果決,這種在談笑間 讓創辦人反對意見灰飛煙滅 凝聚共識的手法,值得讓大家參考。
P.S. 有興趣的新鮮人,可以把履歷寄給我,我“一定”會轉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