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線上慈善募款的4個社交趨勢

社交募款已經變成一種時尚,Facebook、Twitter、Jumo等中介平台都營造了凝聚力量的有利環境,讓募款者很容易接觸到志同道合的支持者。但在社交平台的新興募款模式不免有些挑戰,Mashable就觀察到了幾個趨勢:

|「獨立慈善家」興起

Facebook、Twitter等社群平台讓「獨立慈善家」也有能力發起慈善活動。這裡有個風險,「獨立慈善家」不隸屬任何國家核准的非營利組織,可能缺乏管理,難以追蹤捐款流向。

|建立好形象很重要

要別人掏錢出來捐,募款者的品牌形象就很重要。如何在社群平台營造出「我認真做慈善」、「我想讓這個世界更美好」的形象,是一門學問。

|平台的限制

非營利組織在社交平台募款時,通常會有2.9%~8%的金流手續費。有些平台為了保護用戶隱私,並不提供非營利組織任何捐款人的連絡訊息,難以建立長久關係。

|集結團隊力量大

雖然前面講了幾個挑戰,但透過社群平台來號召支持者加入還是非常有效的。一群人無論彼此認不認識,只要目標相同,都可以享有一個獨立的基層自治募款平台。例如有一群人集結起來為荒野保護基金會募款,有的人開演唱會募款,有的人義賣麵包,還有兩個從未謀面的成員,也可以相約一起到肯亞保護野生動物,多麼和樂融融。

(消息、圖片來源:Mashable


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