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挑選這篇文章】
國民黨立委陳以信對高雄地名的解釋「又高又雄」引發網路熱議,行政院長蘇貞昌幽他一默「台灣又台又灣」,教育部還特地為此發文以正視聽,說明高雄正確的地名由來,網友讚教育部小編雅婷「又雅又婷」。教育部不只說明高雄,也解釋了板橋、松山、民雄、瑞穗等地名的由來,快來長知識,認識台灣多一點!(責任編輯:連柏翰)
高雄地名怎麼來,近期引起熱烈討論。教育部臉書小編推出台灣地名解謎圖,解釋高雄從原名「打狗」變「高雄」的由來。
立委陳以信解釋命名原因:「希望這城市又高又雄」
中國國民黨籍立法委員陳以信日前在臉書發文指出,100 年前,日本人將打狗改名高雄,就是希望這個城市「又高又雄」。然而 100 年後,這個城市的下一代,決定親手將這希望埋入歷史裡頭,貼文引發網友熱烈討論。
https://www.facebook.com/103919981024103/photos/a.103921347690633/258110665605033/?type=3
教育部臉書最新貼文推出「雅婷歷史小教室」,整理台灣一些地名由來,並從語言篇開始介紹,其實有很多地方的地名,都是跟日文有關。

教育部發文解釋台灣各地地名由來。圖片來源:教育部臉書
教育部澄清:發音接近京都高雄山
根據教育部貼文指出,如台北「松山」原名是閩南語發音的「錫口」,源自凱達格蘭族語,意指「河流彎曲處」,後因日本人覺得景色和日本的松山(Matsuyama)相似而改名;新竹「關西」被稱為「咸菜棚」,因客語「咸菜」發音近似日文「關西(Kansai)」而得名。
教育部說,嘉義「民雄」原叫「打貓(Taneaw)」,與日文「民雄(Tamio)」讀音相近,日本人取其漢字更名為民雄;台南「玉井」過去稱「噍吧哖」,也因同樣原因更名。
至於備受熱烈討論的高雄原名「打狗」,是馬卡道族語的閩南語音譯,因發音接近京都附近的高雄山(Takao),後來才被改名為「高雄」。
https://www.facebook.com/www.edu.tw/photos/a.408327612675199/1572629979578284/?type=3&theater
推薦閱讀
神奈川、新千歲、八王子…… 為什麼日本地名都這麼有「詩意」?
摸奶巷在彰化,所以彰化人比較豬哥嗎?這些不正經的臺灣地名來自古人惡趣味
在政治操作下迷失的羅馬拼音──為何明明是台灣地名,卻要用「中國漢語拼音」?
(本文經合作夥伴 中央社 授權轉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原文標題為 〈高雄地名怎麼來 教育部臉書說明白〉。首圖來源:flick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