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salinger,CC Licensed。
教育部規劃中的《2019-2022中小學數位學習中程計畫》,主打用數位轉型的方式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近日卻被學者批評這個計劃根本是「嚴重與世界脫節」。
學者共同寫社評,批評教育部「自我感覺良好到完全漠視客觀數據」
教育部自從 2018 年 4 月開始中小學數位學習中程計畫的規劃,對於規劃中的《2019-2022中小學數位學習中程計畫》,近日一篇由方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新舟、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呂冠緯、台大教授葉丙成、成大教授蘇文鈺共同撰寫的聯合報社評〈嚴重與世界脫節的《中小學數位學習中程計畫》〉指出,這項計劃可能讓台灣在三年後嚴重落後世界各國發展,原因是此計畫完全沒看到有回應吳政忠、林萬億、張景森三位政委曾要求的「教育部研提數位學習中程計畫,並將程式設計及偏鄉離島地區的數位學習列為優先項目」。
該篇社評並提到,聯合國已經幫助許多國家利用資訊與通信科技發展數位學習,提供清楚的目標:優質教育、終身學習;和發展藍圖:軟硬體、師資培育、法令等;更鼓勵各國互相合作學習。但是台灣教育部的官員在教育計畫上卻完全沒有落實聯合國的計畫,只是沿用過去實施數年的行動學習計畫的舊思維,沒有去全面理解各國在教育目標上的具體內涵,社評批評教育部「自我感覺良好到完全漠視客觀數據,也完全無視民間單位的存在與貢獻。讓人不禁要問:官員是不知現況,抑或別有用心?若主事者對數位學習的基層現況一無所知,這樣的規畫如何能落地落實?」
許多留言點出台灣數位教育的問題
台大教授葉丙成在臉書上提及這項計畫,呼籲「民脂民膏,請別再花在與世界脫節的《中小學數位學習中程計畫》!」留言紛紛表示贊同,指出台灣數位教育的問題:「買了那麼多 iPad,每個教室一台 airport 不知道幹嘛,教的人也不會用,也沒什麼好應用、實質的應用,為數位而數位,為花錢而花錢,真的在消耗預算,浪費稅金,浪費資源」、「偏鄉資源沒有嚴重不足,缺的是來教的老師,及學習的動力,環境。
不山不市的孩子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才是最可怕的」、「網路的基礎建設很重要,學校的電路走線也很重要,但是這些看不到,假如只是吃學校既有修繕費用,也沒辦法要求好品質,真的想搞好資訊教育或資訊融入,這些基礎建設要逐一檢視」
而方誠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新舟、均一平台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呂冠緯、台大教授葉丙成、成大教授蘇文鈺更共同呼籲,政府官員應該做到以下兩點:
一、邀請數位學習相關民間組織、一線教師、企業、研究人員、學生進行會議討論,確保計畫品質,並多角度檢視可執行性與效益性。
二、在以「有效幫助所有、特別是弱勢學生學習」的前提下,政府應放下全部自己做的思維,系統性評估哪些才是政府真正該做的事。
教育部回應:計畫目前尚未定稿
教育部則在 10/9 對此回應,在偏鄉離島地區數位學習規劃推動方面,已經納入此中程計畫規劃,「從環境面、資源面優先支援偏鄉學習」,像是協助校園智慧網路建置、教室資訊設備提升、鼓勵發展直播共學課程及運用數位學習資源與服務平臺應用等,以協助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2019-2022中小學數位學習中程計畫》目前尚未定稿,下階段會再廣納民間及教師、民間單位共同討論,並同時參考聯合國等國際趨勢規劃。
推薦閱讀:
上課時間長不等於高競爭力!桃園市議員王浩宇推動教育改革,卻被保守家長罵翻
打破台下學生只會低頭抄筆記的台灣教育現場——上課竟然用「滑手機」學習!
那些學校不會教的事都在這裡開課了!台灣線上課程平台讓素人百姓都變成「生活老師」
參考資料:
聯合新聞網〈嚴重與世界脫節的《中小學數位學習中程計畫》〉
教育部〈教育部規劃中的「中小學數位學習中程計畫」說明〉
葉丙成臉書
(本文開放合作夥伴轉載。首圖來源:salinger,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