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1

沃草在 5 月 25 日公布的「立院官網改版建議書」,是由沃草無償協助立法院做的調查報告,目的是要將目前悲劇性的立法院官網,改版成更友善使用者的介面。沃草負責人林祖儀說,除此之外,沃草也已經取得立法院的同意,預計將在 8~9 月以「黑客松」的精神,於立法院內舉辦「國會松」。

在許多人眼中,沃草可能是一種「新媒體」,但林祖儀說,他們不會特別強調自己是什麼,重點在於沃草的宗旨就是「致力於降低公民參與政治的門檻」。

無論沃草是什麼,但沃草總是一間「公司」,林祖儀坦言,從 2013 年 11 月成立至今,一直都還在燒股東的錢,但預計在下半年提出商業模式,包括實體的文創商品以及虛擬的付費訂閱內容,希望能產生正面循環、創造營收,做更多事。

沃草成立以來的兩年半,剛好經歷 2014、2016 兩次選舉,沃草也推出「市長給問嗎」、「立委出任務」、「總統給問嗎」等相關專案,目標當然都是「降低公民參與政治的門檻」。

w7

林祖儀提到,在「總統給問嗎」專案中,沃草讓一般公民透過網路連署的機制,將問題放到總統、副總統辯論會上,讓三組候選人回答,「以我們目前的了解,全世界沒有其他國家這麼做過,頂多是直播辯論而已。」

雖然網路打開了許多想像和可能,且沃草也的確創造了各種里程碑,但沃草兩年多來的實際經驗,讓人發現,在前往民主的路上,仍然有非常多的問題需要克服。

  • 白衫軍運動「打開公民之眼」之後,那要看什麼?

沃草的成立,跟當年(2013 年)的「洪仲丘案」有非常大的關係。

1984 年出生的林祖儀說,那兩年在 PTT 八卦板上看到大家在吵各種社會議題,因此逐漸產生好奇,但即使到 2013 年 8 月 3 日、25 萬人為了洪仲丘集結在凱道,林祖儀依然只是「鍵盤參與」而已,並不這麼關心政治,「我第一次選總統時,我有去投票,但我是投廢票。」

w3

圖片來源:Jack Sun @ ETtoday

九月底,他才正式加入「公民 1985 行動聯盟」(下稱 1985)。

到了十月,林祖儀說,「1985 內部夥伴發現,真正問題不是軍審法或國防部,而是更高層」。

「在 8 月 3 日、25 萬人上街的當天,政府雖然承諾要廢除《軍審法》,但後來配套措施卻在立法院的程序委員會被擋了 20 幾次」,因此,林祖儀解釋, 1985 在 10 月 10 日舉辦的活動,並不是針對國防部、也不是只針對《軍審法》,而是呼籲公民應該張開「公民之眼」,並針對立法院提出四項訴求:

1、罷免門檻下修

2、公投門檻下修

3、不分區立委的得票門檻下修

4、黑箱服貿應重啟談判

「我們鼓勵大家張開公民之眼,但我們希望大家看到的是什麼?」林祖儀說,基於這樣的想法,沃草(Watchout)就誕生了,「所以國會無雙的雛形,其實在當時就出現了。」

兩年多過去,今年的四月加五月,「國會無雙」直播觀看人次超過 30 萬,如果加上相關報導,則超過百萬。

  • 想要打開立法院,就得「衝撞」!

沃草成立後,根據成立宗旨「降低公民參與政治的門檻」、與當時的思考脈絡「將目標指向立法院」,推出的第一個專案就是「國會無雙」,在 2014 年 2 月正式上線。

林祖儀說,當時他們在做的事情,「其實是在挑戰很多立法院的潛規則」。

他提到,雖然立法院有 IVOD 轉播,但經常發生「藍畫面」或立委關麥克風等狀況,所以沃草還是必須派人進去立法院。

當時立法院門口的阿姨,要求我們要出示攝影證,那我們就自己做,然後阿姨就讓我們進去了。

結果後來又說不行,要我們換證(公民旁聽證),而且只能在裡面待一小時,我們就問她,那我們一小時之後再出來重新換一次可以嗎?她說,「是也沒有不行。」

最後,沃草的記者終於拿到立法院的記者證,得以順利進出立法院。

w4

沃草每週根據立法院的會議預報,決定要直播的委員會場次,林祖儀說,「直播的觀看人數跟議題冷熱很有關,如果是冷門議題,線上同時大約是 20 到 30 人,但如果是熱門議題,可能到 2、3 千人」。

同時,沃草也會剪輯立委的質詢影片,並以「好球、烏龍球、界外球」等形式發佈,讓立委在國會內的一舉一動被更多人看到,以此約束立委言行。

在上面這支「張慶忠烏龍球」的影片發布大約一週後,林祖儀剛好在立法院中興大樓拜會各立委。

當我一進去張慶忠的辦公室,自我介紹「我是沃草的林祖儀」後,全部人瞬間把頭抬起來看著我,整個辦公室大概沈默了一分鐘。

後來辦公室主任就跟我說,「你們做了什麼,你們自己心知肚明。」

  • 即使有網路,一場「公平的選舉」也沒這麼簡單

同樣在 2014 年 2 月上線的專案,還有為 2014 年底地方選舉量身定做的「市長給問嗎」。

林祖儀說,在網站上被提出的問題,最後總共超過 700 個,其中有 40 個超過連署門檻(500 人),有 32 個問題被候選人回答。

一開始沃草只針對台北市長選舉,在選舉前三個月,沃草加碼啟動線上募資,增加台中市長選舉的平台。林祖儀說,「因為這個平台是 Open source(開放原始碼),所以後來還看到,台中科技大學的校長選舉,也採用這種模式。」

w55

在 2014 年 2 月網站剛上線時,林祖儀說,「當時總共有 11 個人說要參選台北市長,所以我就一個一個拜訪」,而當時因為臉書崛起,所以各候選人的接受度都頗高,只有台北市議員秦慧珠直接拒絕,「沒錢、沒資源、沒空啦!」

對於沃草來說,除了透過社群的壓力要求候選人回應問題,在這過程中也要秉持「公平邀請所有候選人」的精神,但這在實務上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當時較具知名度的三位台北市長候選人,馮光遠、連勝文、柯文哲分別抽到 5 號、6 號、7 號,「那 1234 號是誰?」為了堅持「公平」的機制,林祖儀回憶,當時費了非常大的功夫,才找到 2 號候選人趙衍慶。

w6

圖片來源:選舉公報

沃草後來發現趙衍慶曾參選立委,並且得到當時登記的地址,但沒有電話,所以林祖儀就得像保險業務員一樣,直接騎機車到這個地址,按電鈴。

結果發現,那是另一戶人家,他們跟我說趙伯伯出門了。

趙伯伯只是睡在地下一樓、是遊民,而且沒有聯絡方式。

林祖儀一個人坐在旁邊的公園等了一個多小時,仍然等不到人,最後只好請那戶人家將邀請函轉交給趙伯伯。第二次再去拜訪,林祖儀等了兩個多小時,依舊未果。到了第三次拜訪之前,由於當時想想論壇刊登了一篇文章,並引發論戰,讓這位老兵的故事迅速曝光。

後來,趙衍慶的友人就主動聯繫沃草,並約在台北車站見面,林祖儀說,「但趙伯伯聽到我們的計畫,並沒有太大的反應,因為他有很嚴重的重聽,而最後他也沒有上來回答問題。」

即使網路崛起,要實踐一場真正「公平」的選舉,仍然沒這麼簡單。

  • 明明已經有經驗,「總統給問嗎」卻發生更多意外

經過「市長給問嗎」的經驗,在 2014 年地方選舉結束後不到半年,沃草在 2015 年 4 月緊接著推出「總統給問嗎」。

但由於當時沃草除了常態性的專案,例如國會無雙,也為了立委選舉推出「立委出任務」,林祖儀說,「為了要一筆一筆去看立法院的公報,吃了我們內部很多人力資源」,因此,林祖儀決定尋求外部資源,並找到 Google 支援工程技術與關鍵字廣告,蘋果日報則每天都在網站上提供一個板位,放置連署問題、候選人的回答和網站連結。

w2

林祖儀提到當時跟洪秀柱陣營溝通的經驗,「他們在第一次的電話上就說,這很棒,他們一定要參加」,但對於國民黨來說,「網路族群距離他們非常遙遠,他們覺得這上面可能都是敵人,所以他們很關注這個機制是不是公平。」

林祖儀說,國民黨提出憂慮,讓他們推出「同問同答」的機制,亦即提出的問題是所有候選人都要共同回答,避免公民提出私人性或針對性的問題。

由於國民黨陣營在投票前三個月「換柱」,導致最後「總統給問嗎」只上線了兩個月、累積 5000 多個問題。其中,有 80 題超過連署門檻(1000 人),並有 20 幾題被候選人回答。

w8

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除了純粹在網站上連署提問、回答,這些提問後來也成為在正式的總統、副總統辯論會中,「公民提問」的題目來源。林祖儀說,「根據我們的了解,其他國家不曾這麼做過,頂多只有直播辯論會而已。」

但這樣的重大進展,卻衍生出意料之外的問題。

  • 辯論會上,立意良善的「公民提問」卻成為眾矢之的

由於當時國民黨和民進黨仍有歧見,使得辯論會的主辦單位遲遲無法確定。最後辯論會終於敲定,由「公視、三立、四報一社、沃草、Google」等九個單位聯合主辦,而沃草主要負責「公民提問」。(按:「四報一社」為四大報與中央社)

w9

然而,首先在 12/26 登場的副總統辯論會,公民提問的題目被許多人批評「邏輯怪」。

林祖儀認為,一開始設定,只要超過 1000 人連署的問題,就能在辯論會上被抽籤,「這是為了確保大家都有公平提問的權利。」

很多人在罵副總統辯論會的公民提問,這群一天到晚在喊公平正義的人,卻歧視別人提出的問題。這些問題,說不定是其他沒有較高教育程度的市井小民提出的。

這讓我想到,一開始也規定是男人、而且要超過一定學歷才擁有投票權。

w10

但身在局中的林祖儀沒太多時間沮喪或抱怨,只能盡快找出調整機制。在下一場由三立負責的總統辯論會上,沃草決定請三立的製作人,「在不影響問題原本的含義下,將問題潤稿」,同時,也並改變呈現形式,林祖儀說,「原本是直接 show 出問題的畫面,但第二場就由三立的主播念出問題。」

只是小變化,但整個辯論會的節奏就變得很順暢。

此外,前一場的題目中,出現「背景資訊有錯」或「邏輯有錯」等問題,後來的解決方案是,若現場六方(三組候選人、三立、沃草、google)都認為有這些問題,就重抽題目。

經過這些修正後,林祖儀說,第二場辯論會的公民提問也在隔天的四大報上曝光。

林祖儀還提到,關於「題目品質」這件事,他後來試著提高連署門檻,「從 1000 提高到 1100、再提高到 1200 或 1300,題目的品質真的有變好,這代表群眾智慧是真的有效。」他也舉出具體的例子,「大愛憲改聯盟應該有動員連署,在跨過門檻的 70 幾題中,有很多是他們提問的,但問題本身比較不縝密,如果拉高連署門檻,可能可以篩掉這類題目。」

  • 總統候選人只有三組,但區域立委有四、五百人…

除了建立「總統給問嗎」平台,沃草也針對原本的核心關懷——國會,推出了「立委出任務」專案,統計所有候選人對於七個重大議題的立場,包括婚姻平權、核能議題、罷免門檻、公投法等等。

w11

林祖儀說,「因為立法院的公報都是 pdf 檔,所以我們只能一筆一筆去找,再人工判定立委的立場。」

除了候選人的立場,沃草也提供議題背景、議題爭點、正反方意見,「一開始做完,總共有 20 幾頁,所以最後決定用 RPG 來包裝,並且用 banner 換頁的方式呈現,改善視覺。」

但林祖儀說,「即使爬完立法院公報,也只得到現任立委的資料,那其他候選人呢?」

最後,沃草針對所有區域立委候選人,一共寄出四、五百封雙掛號信,詢問他們對這七個議題的態度。

  • 非選舉期間,用 80% 的力氣做好一件大事

兩年多來,沃草的正職員工人數大約都維持在 10-15 人左右,經過在總統/立委大選時超出負荷、導致林祖儀必須尋找外部資源(如 google 和蘋果日報)的經驗,在這次選舉結束後,沃草團隊很快達成共識——要用 80% 的力量,專先把一件大事做好——而目標依然是國會。

立法院正式開議後,沃草就去拜會新任立法院長蘇嘉全,並向立法院提出建議:

IVOD 的畫質要更清楚、要更加廣角,而且要能分流,因為原本的系統只要幾百人同時在線就會爆掉。

我們也提供其他國家的案例給立法院,好像是土耳其,有國會議員在開會時,用平板電腦在玩 candy crush,他們的直播系統就直接 zoom in ,這是科技本來就做得到的事情,而國外也敢做。

我們也有建議要開放國會頻道,以及改版立法院官網。

w12

圖片來源:沃草

除了向立法院提出建議,從四月起,沃草也陸續推出「國會大直播時代」、「立院官網砍掉重練計畫」、「沃草國會松」等專案。

其中,沃草已經提出「立院官網改版建議書」,林祖儀說,一開始也很猶豫要不要以「無償」的方式協助,但因為若涉及政府標案的規定,就會很麻煩,加上希望能把研究結果公開給公眾,因此還是決定無償協助立法院。

此外,沃草也已經取得立法院同意協辦「國會松」,活動日期預計是八月底或九月初。

  • 燒錢燒了兩年多,沃草還是想要自給自足

林祖儀從 2013 年 11 月就以共同創辦人的身份參與沃草,並在去年 6 月因為前執行長柳林瑋的爭議,接任負責人。

可能是受到社企流的觀念影響,股東的錢已經燒了兩年多,還是希望自給自足,因此決定在下半年推出商業模式,包括實體的文創商品和虛擬的訂閱內容,希望能 cover 公司支出、創造營收,就能做更多事情。

此外,林祖儀本人也是零時政府 g0v 的參與者,他說,「沃草的分工很動態,有點像黑客松,每個人除了在 daily 產出有自己的職責,也能參與其他專案、甚至成為 PM。」他說,現在對於沃草最滿意的就是「人和」,大家互相支援、提供 idea、對很多事情有熱情,「這種願意跳坑的文化,讓沃草內部可以繼續進化。」